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为金陵宗人赋云谷诗》
《为金陵宗人赋云谷诗》全文
宋 / 仇远   形式: 古风

英英天上云,洞洞天下谷。

皎皎谷中人,精神皎如玉。

卷舒一何心,怡悦亦自足。

朝采孕丹砂,夕气被林麓。

岂无茯苓芝,随春入锄斸。

自是长生苗,根本元不俗。

三千年桃花,八千岁椿木。

不如采药归,枕石伴云宿。

(0)
注释
天上:高高的天空。
洞洞:深深的。
皎皎:明亮的。
怡悦:内心喜悦。
丹砂:矿物,传说中的仙药。
茯苓:一种药用菌。
芝:灵芝,另一种药用菌。
锄斸:挖掘。
翻译
高高的天空飘着云朵,深深的山谷藏于地下。
明亮的谷中人,精神如玉般纯洁。
他的心境变化无常,内心喜悦自得其乐。
早晨采集丹砂矿石,傍晚的气息弥漫山林。
难道没有茯苓和灵芝,随着春天的到来被挖掘。
这些是长生不老的草药,根源本非平凡。
三千年的桃树,八千岁的椿木,
都不如回家采药,依石而眠,伴云而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天然与宁静并存的画面。开篇即以"英英天上云,洞洞天下谷"勾勒出一片广阔的自然景观,其中"英英"和"洞洞"两词形容云与谷之深远,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紧接着"皎皎谷中人"则描写了谷中人的清澈与宁静,"精神皎如玉"更是强调了这种宁静中的高洁。

诗人通过"卷舒一何心,怡悦亦自足"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的顺应和内心的满足。接下来的"朝采孕丹砂,夕气被林麓"则写出了诗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大自然同步的生活状态。

在"岂无茯苓芝,随春入锄斸"一句中,诗人通过对药草生长的描述,表达了对自然界生命力与更新的赞美。"自是长生苗,根本元不俗"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生命力的恒久和独特。

最后两句"三千年桃花,八千岁椿木。不如采药归,枕石伴云宿"通过对长寿之物的描写,再次突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超脱世俗、追求永恒的向往。同时,"不如采药归,枕石伴云宿"也表明了诗人更倾心于寻找生命之源和与大自然合一的生活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是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的寄托。通过对山谷、云天、药草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己对于宁静、生命力和永恒价值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仇远
朝代:宋   字:仁近   籍贯:钱塘(今浙江杭州)   生辰:1247年~1326年

仇远(1247年~1326年),字仁近,一字仁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余杭溪上之仇山,自号山村、山村民,人称山村先生。元代文学家、书法家。元大德年间(1297~1307)五十八岁的他任溧阳儒学教授,不久罢归,遂在忧郁中游山河以终。 
猜你喜欢

从李崇道觅潘衡墨四首

识了才能项籍欺,灶煤研瓦分甘之。
如何乞索忘唐突,拟赋江南鹤膝枝。

(0)

悼刘仲远

平生远斋老,为说惠连贤。
制行有成德,工诗称旧联。
几年徒慕想,十载获周旋。
别去吴中远,书无雁足传。

(0)

到家寄季承二首

相逢到别二十日,披览溪山驻行役。
凄凉浩荡两生境,意不求诗诗自得。
临分不作珍重语,顾欲倡酬诗卷觅。
问君得此君何用,云比相如家四壁。
杜陵囊帛解救寒,陆生越橐千金直。
人言君侯真太痴,君痴不痴君自识。

(0)

读公择箧中徐季益孙子进昆仲诗有怀其人因以

几年禅月閟灵栖,石磴崩摧仅可梯。
谁遣诗人来借住,自应无饭只羹藜。

(0)

蕃丙午冬分宜见公度簿公尊兄已而邂逅于宜春

缭绕竹青沙白,缘情政可生愁。
寂寞雁秋猿冷,未妨相与成游。

(0)

蕃侍舅翁衡州史君游吉阳山舅翁举往年与南涧

闻道常年会,尚书领客来。
公能哦旧句,我恨阙初陪。
郁胡云峰南,苍苍石磴苔。
人亡与节逝,已矣两裴回。

(0)
诗词分类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诗人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