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最爱说东坡,日啖荔支三百颗;
天下几人学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平生最爱说东坡,日啖荔支三百颗;
天下几人学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
此联出自清代龚易图的《乌石山房联》,通过对比东坡与杜甫的文学成就,表达了对两位诗人深深的敬仰之情。
上联“平生最爱说东坡,日啖荔支三百颗”,以生动的细节描绘了苏轼(东坡)的生活情趣和豪放性格。苏轼不仅才华横溢,还热爱生活,甚至能每日品尝三百颗荔枝,展现出其生活的丰富与高雅。这一句通过日常饮食的描写,展现了苏轼的个性魅力和生活态度。
下联“天下几人学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则转向对杜甫的赞美。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疾苦。这句问语“天下几人学杜甫”,表达了对杜甫诗歌艺术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提出了一个理想,即希望有无数人能够学习杜甫,关注民生,为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而“安得广厦千万间”则是化用了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名句,表达了对广大民众居住条件改善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此联不仅展示了对两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也蕴含了对社会公正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通过对比与引用,龚易图巧妙地传达了对文学与社会价值的深刻思考。
洞天别是一蓬瀛,桂馆时时吹玉笙。
中有仙翁长不老,不知几个董双成。
昔人醒心处,唯恐玉山颓。
我今醒心亭,正与醉为媒。
醒心非醒酒,所醒遗形骸。
如病得大丹,如梦忽惊回。
如闇秉巨烛,如蛰发春苗。
有时酩酊中,蘧蘧自形开。
下视名利场,昏晓走尘埃。
醒处元不醒,醉时良可哀。
嗟哉我何人,颠倒有至怀。
不求醉中醒,却醉醒中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