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色滩声得雨添,石肩山足竞洄漩。
千峰啼鸟从缥缈,两岸丛花自反偏。
幽事递来勾意往,扁舟迟搒缩波前。
缘溪宛转青郊见,错认桃源夹口边。
流色滩声得雨添,石肩山足竞洄漩。
千峰啼鸟从缥缈,两岸丛花自反偏。
幽事递来勾意往,扁舟迟搒缩波前。
缘溪宛转青郊见,错认桃源夹口边。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和谐。首句“流色滩声得雨添”,以动态的视角切入,将雨水融入自然景观中,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接着,“石肩山足竞洄漩”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水流在岩石与山脚间激荡回旋的景象,展现出水势的磅礴与力量。
“千峰啼鸟从缥缈”和“两岸丛花自反偏”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了山林间的生机与美丽。啼鸟的鸣叫与远处缥缈的山峰相映成趣,而两岸繁花的色彩斑斓,自成一景,展现出大自然的丰富与和谐之美。
“幽事递来勾意往,扁舟迟搒缩波前”则进一步深化了对自然之美的感受,通过“幽事”与“扁舟”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宁静的山水之中,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缘溪宛转青郊见,错认桃源夹口边”以“青郊”和“桃源”为喻,不仅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喜爱,也暗含着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使得整首诗在描绘现实美景的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语言流畅,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情感与哲思的佳作。
花枝娅姹摇春风,纷纷蜂蝶争繁丛。
我来提壶饮花下,闲愁如雪皆消融。
枝头黄鸟声更好,似惜春光怨春老。
少年乐事那复得,只今空忆长安道。
救人无术廿载中,归来两鬓已成翁。
故交如花渐凋落,欲话衷曲谁人同?
且拚烂醉花阴卧,明日呼童扫落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