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堂下槐,乃在綵烟山。
一本如合璧,两枝若联环。
堂中有贤母,日行槐树间。
槐根两兄弟,綵服何斑斑。
母今发已皓,人与槐俱好。
但见槐树长,不知母身老。
上有返哺乌,下有忘忧草。
返哺识劬劳,忘忧思襁褓。
槐今高过屋,屈指三十年。
东西或拱揖,左右相回旋。
不有两儿孝,安知慈母贤。
草木亦微物,永锡信苍天。
儿今何所愿,愿槐长在目。
槐花年年开,槐叶朝朝绿。
岂无蝼蚁梦,纷纷斗蛮触。
一笑天地宽,白云满空谷。
青青堂下槐,乃在綵烟山。
一本如合璧,两枝若联环。
堂中有贤母,日行槐树间。
槐根两兄弟,綵服何斑斑。
母今发已皓,人与槐俱好。
但见槐树长,不知母身老。
上有返哺乌,下有忘忧草。
返哺识劬劳,忘忧思襁褓。
槐今高过屋,屈指三十年。
东西或拱揖,左右相回旋。
不有两儿孝,安知慈母贤。
草木亦微物,永锡信苍天。
儿今何所愿,愿槐长在目。
槐花年年开,槐叶朝朝绿。
岂无蝼蚁梦,纷纷斗蛮触。
一笑天地宽,白云满空谷。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以“綵烟山人瑞槐堂”为背景,通过槐树的形象,巧妙地融入了对孝道、母爱以及自然万物和谐共处的赞美。
首句“青青堂下槐,乃在綵烟山”,以“青青”形容槐树的生机勃勃,置于“綵烟山”之中,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充满生机的环境。接下来,“一本如合璧,两枝若联环”运用比喻手法,将槐树的形态比作合璧和联环,形象地展现了其枝干紧密相连、形态优美的特点。
“堂中有贤母,日行槐树间”点出了故事的主角——一位贤德的母亲,她每日穿梭于槐树之间,象征着她对子女的关爱与陪伴。接着,“槐根两兄弟,綵服何斑斑”描述了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亲密关系,如同槐树的根系与枝叶,相互依存,色彩斑斓,寓意家庭和睦、亲情深厚。
“母今发已皓,人与槐俱好”描绘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母亲的白发与槐树一同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两者都保持了良好的状态,象征着母子间的深厚情感与生命的延续。
“上有返哺乌,下有忘忧草”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代表了孝顺与无忧,进一步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同时,也暗示了母亲的慈爱如同乌鸦反哺,让子女感到安心与快乐。
“槐今高过屋,屈指三十年”表达了时间的流逝,槐树从幼小长至高大,象征着家庭的成长与变化。接下来,“东西或拱揖,左右相回旋”描绘了槐树随风摇曳的姿态,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家庭成员间的和谐相处。
“不有两儿孝,安知慈母贤”强调了孝顺是衡量母亲品德的重要标准,体现了对孝道的重视。最后,“草木亦微物,永锡信苍天”表达了对自然万物的尊重与敬畏,认为它们也是上天的恩赐。
“儿今何所愿,愿槐长在目。槐花年年开,槐叶朝朝绿”表达了孩子们的心愿,希望槐树永远存在,象征着家庭的长久幸福与繁荣。结尾“岂无蝼蚁梦,纷纷斗蛮触。一笑天地宽,白云满空谷”以自然界的现象,比喻人生中的得失与矛盾,最终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展现出豁达的人生观。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意象,不仅赞美了孝道与母爱,还蕴含了对自然和谐共生的向往与尊重,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祝愿。
篴韵清初,杯香散后,山屏孤凭。
歌心金缕,几负燕朝莺暝。
荡馀情、兰薰未消,夜吟长伴湘魂醒。
早仙韶换谱,银红尘掩,断肠谁省。故苑芳菲尽。
算记梦金台,泪痕留剩。欢丛回顾,等是镜中春影。
纵新声、分付李谟,宫墙路阻愁更听。
判伶俜、离佩相怜,嫩约檀槽稳。
飘麝帘慵卷。好春那更到,新寒庭院。
正香尘似海,绮愁无岸。悤悤翠羽啼烟断。
剩几树、斜阳闲处恋。虬签转。
早唤起芳心,镫影窥罗幔。易变。
浮觞影事,按笛年光,冷梦醒初,寄语阆苑。
恨危栏孤倚遍。情更远。渺乡山、一片飞红意千万。
乍泪泫。蓦酒醒,惊霜琯。
又题琼人去,暗烟遮尽高楼晚。
吴春醒倦眼。记轻桡来时,柳丝初剪。
十二楼空,黯旧愁说与,谢堂残燕。
暗碧无情,偏占断、风亭烟苑。
一样阑干,怯倚斜阳,背花人远。何事香尘轻散。
更片片残山,泪鹃啼晚。
瘦损酴醾,对冷吟潘鬓,也羞妆面。
绮梦无痕,空剜藓、前题寻遍。
祗恐天涯醒后,东风又倦。
飘蓬一往无南北,伶仃更教轻别。
迸泪毫枯,沾霜鬓短,寸寸心尘难灭。荒波万叠。
念梦里神州,斗垂天阔。
索共书空,此怀休向海鸥说。
危枰残劫换尽,望长安何许,离黍宫阙。
乱后笙歌,愁边鼓角,偏又啼乌悽绝。浮生懒阅。
纵愿断香留,总成灰劫。未了芳情,渚兰空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