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番萧瑟打寒窗,听尽秋声未肯降。
苔甃烟荒蛩絮絮,油灯风飐影幢幢。
传书旅雁暮横塞,压阵军鸦晓渡江。
应是酒人偏耐得,梦魂夜夜落春缸。
一番萧瑟打寒窗,听尽秋声未肯降。
苔甃烟荒蛩絮絮,油灯风飐影幢幢。
传书旅雁暮横塞,压阵军鸦晓渡江。
应是酒人偏耐得,梦魂夜夜落春缸。
这首诗描绘了深秋时节的凄凉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联“一番萧瑟打寒窗,听尽秋声未肯降”以寒窗为背景,通过“萧瑟”和“秋声”渲染出一种肃杀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衰败。诗人似乎在倾听秋的声音,但并未被其所降服,表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精神。
颔联“苔甃烟荒蛩絮絮,油灯风飐影幢幢”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荒凉景象。苔甃(zhòu)烟荒,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荒废;蛩(qióng)絮絮,借蟋蟀的鸣叫表达出秋天的寂静与凄凉。油灯在风中摇曳,灯影幢幢,营造出一种孤寂和不安的氛围,同时也象征着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颈联“传书旅雁暮横塞,压阵军鸦晓渡江”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旅雁比作传递消息的使者,它们在傍晚时分横越边塞,象征着信息的传递与远方的思念。而军鸦则在清晨时分渡过江河,可能寓意着战争的紧张与忙碌。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巧妙地融入了社会生活和历史情境,展现了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洞察。
尾联“应是酒人偏耐得,梦魂夜夜落春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寄托。在这样的环境下,“酒人”或许是指那些能够以酒自慰、在困境中寻找慰藉的人。他们或许能忍受生活的艰辛,让梦魂在夜晚的春缸(这里可能指酒缸)中得到暂时的安放与释放。这一联既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也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流露,展现出一种超脱于现实的乐观与豁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深秋时节的凄美与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朝望须句曲,青桑被原野。
牛马何茫茫,尽在大堤下。
堤高容可隐,河水堤上流。
年去复年来,青蒲送行舟。
借问行舟里,谁是回乡客?
燕赵与东吴,憧憧竞晨夕。
山中有老人,白发不可量。
自不缘年寿,何因尔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