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
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
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静谧而又带有一丝孤寂的景象。开篇“危城雉堞对东山,谁创高楼十二栏”两句,通过对古城与高楼的描述,展现了历史的沉重感和建筑的壮丽气势,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间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这里的“危城雉堞”象征着历史的沧桑,而“十二栏”的高楼,则是人类对空间和视野扩张的欲望。
接着,“独鹤不来松已老,春风动处日三竿”两句,转而描写了一种自然界的景色。这里的“独鹤不来”,暗示着一种孤寂感,似乎是诗人对现实中缺乏精神寄托的感慨。而“松已老”,则表达了时间流逝带来的物是人非之感。“春风动处日三竿”则是在这宁静而又略显萧瑟的景象中,捕捉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一瞬。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自然和时光变迁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于过往与现实的反思,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感慨。语言简练而深沉,每个字眼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意象,显示出诗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弹琴流水上,水响忽停琴。
琴水□□□,各具太古音。
琴中可绘水,况在水之浔。
泉籁本天籁,况乃入琴心。
此时群动息,满座气萧森。
清商暗转弦,操我三峡吟。
风雨来飘爽,哀湍泻长林。
对景三往复,馀响答寒溜。
孰是会心人,琴理宛可究。
此境最移情,何如海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