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摩空,既留得、白云黄鹤。
又几辈、金戈铁马,英灵磅礴。
此派江山忒侥倖,我怀天地同牢落。
且振衣、禹稷古行宫,晴川阁。形胜地,通侯博。
凭吊处,丰碑卓。顾瘦怯书生,茜纱衫薄。
懒和髯苏说风月,欲寻小范言忧乐。
笑经年、三食武昌鱼,流霞嚼。
诗句摩空,既留得、白云黄鹤。
又几辈、金戈铁马,英灵磅礴。
此派江山忒侥倖,我怀天地同牢落。
且振衣、禹稷古行宫,晴川阁。形胜地,通侯博。
凭吊处,丰碑卓。顾瘦怯书生,茜纱衫薄。
懒和髯苏说风月,欲寻小范言忧乐。
笑经年、三食武昌鱼,流霞嚼。
这首《满江红·武昌纪游》由魏元戴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通过对武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开篇“诗句摩空,既留得、白云黄鹤”,以“摩空”的诗句引出武昌的历史文化,仿佛那些流传千古的佳句与天际白云、仙鹤相映成趣,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又几辈、金戈铁马,英灵磅礴”则将笔触转向武昌的历史,金戈铁马象征着战争的激烈与英雄的豪情,英灵磅礴则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怀念。
“此派江山忒侥倖,我怀天地同牢落”两句,诗人感慨武昌山川虽得天独厚,但自己却如同天地间的一粒尘埃,充满了孤独与无奈。接下来“且振衣、禹稷古行宫,晴川阁”则是对武昌名胜古迹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历史文化的向往与追寻。
“形胜地,通侯博。凭吊处,丰碑卓”进一步描绘了武昌作为战略要地的历史地位以及众多英雄人物在此留下的丰功伟绩。诗人通过“顾瘦怯书生,茜纱衫薄”自谦之语,表达了自己作为文人的谦逊与对武昌历史文化的敬畏。
最后,“懒和髯苏说风月,欲寻小范言忧乐”两句,诗人不愿与古人谈论风花雪月的闲适,而是渴望找到像范仲淹那样关心国家兴衰、百姓疾苦的志士。这体现了诗人深沉的政治情怀与对社会现实的关注。“笑经年、三食武昌鱼,流霞嚼”则以轻松幽默的方式收尾,表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豁达与对美好事物的欣赏。
整体而言,这首词不仅展现了武昌的历史风貌与自然景观,更蕴含了诗人对历史、文化、政治、人生的深刻思考与情感表达,是一首富有哲理与艺术魅力的作品。
又摇纨扇脱吴绵。恼人天。困人天。
懒倚锈床,独自理花钿。
柳色青青春色去,睡难稳,傍栏杆、到月残。月残。
月残。堕云鬟。烛乍弹。香乍燃。
小院寂寞,水槛外、鹦鹉惊寒。
低语雕笼,昨夜梦初阑。
唤起玉人钗影坠,调慧舌,说无聊,醒倦眠。
念秋来、惜离伤别,珠帘垂又还捲。
西风只会吹梧叶,那识芳园零乱。晴又晚。
最怕是、重阳风雨年年惯。暮云一片。
空绕遍天涯,画栏凝伫,怎教黛痕展。情未倦。
更上层楼望远,婵娟谁与为伴。
供愁惟有东篱菊,解得愁深愁浅。秋不管。
也不怕、玉关旧路阴晴换。千回万转。
要寄取相思,庭前为托,疏柳倩征雁。
痴情欲语,有帘外灵风,共人斜眄。
天涯咫尺,试问阿谁书便。刚道愁怀易剪。
早剩下、凄凉一片。空馀万缕垂杨,楼外翠深天远。
谁伴。常仪瘦损。但尽日凭栏,黛痕难展。
潇潇疏雨,湿到画梁如霰。应是新巢香软。
可记省、年时初见。分付杜宇休啼,□遣绿窗春换。
满地霜华,一庭月色,碧空万里无云。
流光又尽,能不惜冰轮。
遥望广寒宫殿,锁葳蕤、清绝纤尘。
多情甚,素娥青女,耐冷照愁人。去年。
当此际,萍飘蓬合,说剑论文。
自西风别去,神返瑶京。
堪叹人间聚散,转轮与、皓魄三分。
徘徊处,暗香浮动,梅影又横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