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皆天长养;心共日光明。
- 鉴赏
这句诗“树皆天长养;心共日光明。”出自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梁鼎芬的《课儿联》之二百一十六。这两句诗描绘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共生,充满了哲理意味。
“树皆天长养”,树木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生长,它们汲取阳光、雨露,历经四季更迭,展现出生命的顽强与美丽。这里的“天长养”不仅指自然界对树木的滋养,也暗含了时间的永恒与宇宙的广阔,强调了生命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外部环境和时间的力量。
“心共日光明”,则将视角转向内心世界。人的心灵如同太阳一般,光明而温暖,能够照亮自己的道路,也能给予他人光明与希望。这里的“心共日光明”表达了内心的纯净与积极向上,以及通过自我修养达到心灵与外界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自然界的景象与内心世界的映照,传达了对生命成长、自我修养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深刻思考。它们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内在精神追求的体现,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智慧的洞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琴初贞长剑丞过湖居偕往看桂花满觉陇遂至理安寺
盛秋故侣临湖壖,邀观十里传馨桂。
岩峦回复烟岚消,一径交花满晴吹。
坟头两株异枝干,葳蕤丹蕊璎珞细。
止箯仰面眩眼目,光景醉人尤物最。
深入草木皆佛性,断续溪声初引睡。
俄惊楠竹上穿霄,十年重认午眠寺。
写经作塔诸天寂,窜影入林飞翮避。
遗基补筑松巅阁,围带列屏蓄山气。
二客病跛阻攀登,坐听寒滴觅新句。
别僧飞翠湿日脚,微笑已得西来意。
祝英台近
月初残,门小掩,看上大堤去。
徒御喧阗,行子黯无语。
为谁收拾离颜,一腔红泪,待留向、孤衾偷注。
马蹄驻,但觉怨慕悲凉,条风过平楚。
树上啼鹃,又诉岁华暮。思量只有,人间年年征路。
纵有恨,都无蹄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