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
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
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
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
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
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
世无英霸器,俚叟诵诗书。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
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
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
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
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
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张耒所作,收录在他的《感遇》系列诗中。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政治色彩浓厚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状况和个人抱负的深刻感慨。
首先,“世无英霸器”一句,直接点出了诗人对于现实中的英雄豪杰缺失的感叹。接着,“俚叟诵诗书”则描绘出诗人本身虽然学富五车,却不得志的处境。
“不能静丘民,安用称唐虞”两句,表明诗人对于无法平定百姓、恢复古代盛世(唐虞)的忧虑。这里的“唐虞”通常指的是历史上的盛世,比喻理想中的美好社会状态。
紧接着,“堂堂赞皇公,龙变谁可拘”一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于权贵的批评,也透露出对变革的无奈和困惑。这里的“龙变”指的是权力高位者的频繁更迭,而“谁可拘”则是对能否有人能够遏制这种乱象的疑问。
下一句,“邂逅逢可人,奋身为谋谟”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有能力、愿意出手相助的人的赞扬,以及自己投身于国家大计的决心。“邂逅逢可人”中的“邂逅”指的是能够遇到,或者说是幸运地得到;“奋身为谋谟”则强调了诗人的积极参与和献策。
接下来的两句,“草书救深州,元翼终就屠”描绘了一场军事行动的紧急与血腥。这里的“草书”可能指的是紧急情况下的简便文书,而“元翼”则是用来指代某个将领或统帅的名字。
随后,“谁能叱邸吏,奸将立改图”两句,抒发了诗人对于腐败官员和不忠诚将领的强烈批判,以及希望出现能够改变这种局面的英雄人物。
“天方去大和,拔公去其都”一句,则是对某个权势者离开其统治地的描写。这里的“天方”可能指的是自然法则或者上天的安排,而“拔公”则是指某位高官的离去。
最后,“十年奇才论,独智羞群愚”两句,是诗人对于自己过往十年的智慧和才能的自我评价,以及面对世俗中庸碌之辈时的孤立与自豪。这里的“奇才”指的是非凡的才能,而“独智羞群愚”则表达了诗人即便在众人看来平庸,但自己深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远超常人。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盛世的向往、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批判,以及个人抱负与无奈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的政治理想和个人的情感世界。
丽哉遐乎广之为州兮,辟炎区奥雄跨乎南陲。
天作五岭奠玄武,排空下走何崔嵬。
拓邦几千祀,浩荡人文开。
秦还汉往不复识,但见古城苍苍生绿莱。
上则盘冈曲丘龙蛇虎蹲,其下膏场绣浍晻暧而渟洄。
水银丹沙布平地,珍错奚翅犀与瑰。
夷舲贾舶竞追逐,白首浩淼谁曾回。
土产之异尚如此,何况四民者挺然参三才。
君今绾牒向南去,清风吹袂心悠哉。
峥嵘五羊城侧有千尺台,曩昔闻君坐其上醉睨沧溟如一杯。
是时榕蹊雨初霁,茉莉霜成堆。
君尝梦游而神适兮,岂知七载还复来。
男儿成名贵及早,英雄多少埋尘埃。
羡君青鬓结明主,出参方岳声如雷。
金章紫绶不可以幸致,如君者谓非历块之龙媒。
罗浮三千六百丈,矹律倚穷隈。
巨鳌戴之与波下上,三十五莲峰照耀云中辉。
群仙跨飞龙,流影乱岩霏。
我欲从之叹无术,送君翘首空徘徊。
《广州歌送罗参议》【明·李梦阳】丽哉遐乎广之为州兮,辟炎区奥雄跨乎南陲。天作五岭奠玄武,排空下走何崔嵬。拓邦几千祀,浩荡人文开。秦还汉往不复识,但见古城苍苍生绿莱。上则盘冈曲丘龙蛇虎蹲,其下膏场绣浍晻暧而渟洄。水银丹沙布平地,珍错奚翅犀与瑰。夷舲贾舶竞追逐,白首浩淼谁曾回。土产之异尚如此,何况四民者挺然参三才。君今绾牒向南去,清风吹袂心悠哉。峥嵘五羊城侧有千尺台,曩昔闻君坐其上醉睨沧溟如一杯。是时榕蹊雨初霁,茉莉霜成堆。君尝梦游而神适兮,岂知七载还复来。男儿成名贵及早,英雄多少埋尘埃。羡君青鬓结明主,出参方岳声如雷。金章紫绶不可以幸致,如君者谓非历块之龙媒。罗浮三千六百丈,矹律倚穷隈。巨鳌戴之与波下上,三十五莲峰照耀云中辉。群仙跨飞龙,流影乱岩霏。我欲从之叹无术,送君翘首空徘徊。
https://shici.929r.com/shici/FGmJy7L.html
威名垂万古,勇力冠当时。
义释巴东守,身倾帐下儿。
荒祠临涧壑,高树拥旌旗。
回首三分国,何人赋黍离。
子才五色石,补天曾以此。
馀才散为诗,或突或如砥。
今赋千人坐,秀句尚红紫。
谁谓丈人丑,贵有幼妇美。
一篇似难又,连篇不觉几。
谓即事深刻,打拓满城市。
先时漫无文,增重信伊始。
我如呼风鸱,悲鸣自堪耻。
子如希有鸟,九万借风喜。
上掣层霄云,下掠沧溟水。馀力播此石,久静当■起。
点头有公案,悟诗与禅比。
不然只冥顽,一石而已矣。
我言子无答,一言而已耳。
尚容答千人,琅玕杂然倚。
还招旧时月,总照新象里。
我复就盘陀,箕踞脱双履。
咏言证千人,使石无妄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