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
《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全文
唐 / 丁仙芝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

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

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

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

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

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

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

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0)
注释
上人:高僧。
弃世:超脱尘世。
中道:修行过程中。
忘筌:忘记方法、途径,比喻超脱形式束缚。
寂照:内心寂静而洞察一切。
群有:一切众生、存在。
了心:明了心灵。
清众缘:清除杂念,使因缘变得清净。
筑馆:建造房屋。
青莲:象征清净无染的佛教圣花。
果药:果实和草药,象征自然与养生。
罗砌下:环绕在台阶下。
烟虹:烟雾与彩虹,形容环境幽美。
咒中:诵咒之时。
洒甘露:比喻给予精神上的滋养或净化。
指处:所指向的地方。
流香泉:流出香气之水,象征美好与纯净。
禅远:禅定深远。
体清:身体与心灵都清净。
枳闻:听闻,此处可能指某地名或人名听闻佛法。
庐山法:庐山的佛法,庐山为著名佛教圣地。
汉阳禅:汉阳地区的禅宗修行方式。
一枕:安寝一处。
西山外:在西山之外,象征远离尘嚣。
虚舟:空舟,比喻心境空灵、无拘无束。
浩然:豁达、广阔无边的心境。
翻译
高僧早已超脱尘世,修行中途已忘却一切法门。
内心寂静洞察一切存在,明了心灵清净诸多因缘。
因此选此清静之地,建造屋舍让青莲盛开。
果实草药环绕台阶下,烟雾彩虹挂在门前。
诵咒时如洒甘露滋润,所指之处流出香气之泉。
禅定深远眼中无俗务,身心清净夜晚无需睡眠。
听闻庐山佛法精髓,松林间沉浸汉阳禅意。
在西山之外安寝一枕,空舟之中心境永远浩瀚豁达。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丁仙芝的作品,名为《和荐福寺英公新搆禅堂》。诗中描绘了一位高僧修建禅堂的情景,并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述,表达了出世脱俗、心境澄明的宗教生活。

"上人久弃世,中道自忘筌" 表示这位高僧早已超越尘世纷扰,修行到了一定境界,对于世间的名缰利锁已经淡然处之。"寂照出群有,了心清众缘" 描写他在宁静中显现智慧,心如明镜,一切烦恼障碍皆已清除。

"所以于此地,筑馆开青莲" 指的是在这片净土上建立禅堂,象征着精神的觉醒和洁净。"果药罗砌下,烟虹垂户前" 描述了禅堂周围环境的美好,果树和草药环绕,轻烟缭绕如彩虹般美丽。

"咒中洒甘露,指处流香泉" 则是通过宗教仪式洒下甘露,象征着智慧和慈悲的传播,同时手指之处便有清甜的香水涌出。"禅远目无事,体清宵不眠" 表示在禅修中达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即使夜深人静,也无需入睡,因为内心的清净和平安。

"枳闻庐山法,松入汉阳禅" 说的是这位高僧曾听从庐山学法,又在汉阳修炼禅定。"一枕西山外,虚舟常浩然" 描述他有时枕着西山之外的自然风光,心如虚空,无所挂碍。

整首诗通过对高僧修建禅堂及其超凡脱俗生活状态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中追求精神解脱和内在平静的理念。

作者介绍

丁仙芝
朝代:唐   字:元祯   籍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

丁仙芝,字元祯,曲阿(今江苏丹阳市)人,唐开元十三年登进士第,仕途颇波折,至十八年仍未授官,后亦仕至主簿、余杭县尉等职,好交游,其诗仅存十四首。
猜你喜欢

于眉州挽诗·其三

老雁长云横蜀道,归鸦落日倚江城。

摩挲少日生祠记,忍听虞歌薤露声。

(0)

十八日上寿退赐坐十九日贡院锡宴二十一日紫宸殿御筵即事·其一

珂伞摇心梦不成,忽听吏皂放衙声。

吹灯拨火供晨粥,趁到皇城恰六更。

(0)

徐少卿挽词·其二

忽作严州梦,难随上雍班。

行藏天分巧,夷险世机閒。

瘴酒云生绿,铭旌露湿斑。

保昌钟梵晓,依旧是家山。

(0)

朱尚书夫人洪氏挽词

八座方新玉铉家,妆台忽掩五云赊。

徽声不愧古彤管,觉性能空昙钵花。

夜月东冈疏磬度,春风南国去旌斜。

所亲多少酬恩泪,待看重封燎诏麻。

(0)

佛舍利塔

海天五月气阴清,单绤无功絮有情。

踏半浮屠见沧海,风摇铃铎是商声。

(0)

题萍乡何叔万云山

拄杖穿云去,一坡仍一坡。

地高山不峻,花少竹还多。

家近登临便,人贤气味和。

能诗老姚合,朝夕共吟哦。

(0)
诗词分类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诗人
耶律楚材 黄裳 韩雍 王迈 齐己 宋庠 张雨 陈普 胡宿 李之仪 罗隐 倪岳 晁说之 顾炎武 杨维桢 王哲 孙原湘 俞樾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