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忽怀归,对景心相违。
不耐春花艳,那堪秋草凄。
梦里喜还乡,到乡犹此时。
花草何曾异,形影终不移。
乡关本无情,吾心自欣悲。
寸心苟勿忆,古今谁合离。
玄鬓伤白头,安车惭奔驰。
邈邈江山外,游人空是非。
万里忽怀归,对景心相违。
不耐春花艳,那堪秋草凄。
梦里喜还乡,到乡犹此时。
花草何曾异,形影终不移。
乡关本无情,吾心自欣悲。
寸心苟勿忆,古今谁合离。
玄鬓伤白头,安车惭奔驰。
邈邈江山外,游人空是非。
这首诗《古诗十九首(其六)》由明代诗人释函是所作,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自然景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乡之情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万里忽怀归”,开篇即点出诗人身处远方,却突然涌起强烈的思乡之情。接着,“对景心相违”一句,以“景”与“心”的对立,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春花的艳丽与秋草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不仅映射了季节的更迭,也象征着人生境遇的起伏变化,以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梦里喜还乡,到乡犹此时”两句,将梦境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又暗示了现实与梦想之间的距离。花草虽未改变,但诗人的形影却在时间的流转中逐渐消逝,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是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
“乡关本无情,吾心自欣悲”揭示了故乡对于诗人而言,既是情感的寄托,也是心灵的归宿。然而,故乡的存在与否,并不影响诗人内心的悲喜,这反映了诗人对自我情感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生无常的接纳。
“寸心苟勿忆,古今谁合离”则进一步探讨了情感与记忆的关系,提出如果心中没有回忆,那么古今之间是否会有真正的分离?这一问句引人深思,暗示了情感与记忆在个体生命中的永恒存在。
最后,“玄鬓伤白头,安车惭奔驰”两句,以年华的流逝和生活的奔波为喻,表达了对时光易逝、岁月不待人的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对忙碌人生的反思。
“邈邈江山外,游人空是非”收尾处,诗人将思绪从个人情感扩展到更广阔的时空之中,江山之外,游子们或许都在经历着相似的情感波动与生活抉择,这一句既是对前文情感的总结,也是对普遍人性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探索,以及对人生无常的坦然接受,是一首充满情感深度和哲学意味的佳作。
归舟同不系,纤草剩忘忧。
禁掖曾通籍,江城旧列侯。
暮帆依夏口,春雨梦荆州。
何日朝云陛,随君拜冕旒。
信风催过客,早发梅花桥。
数雁起前渚,千艘争便潮。
将随浮云去,日惜故山遥。
惆怅烟波末,佳期在碧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