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谒东坡祠》
《谒东坡祠》全文
明 / 潘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秋日来登江上亭,风云接地昼冥冥。

经年去鹤不复夜,当午晴山他自青。

道属艰难悲积瘴,兴随迁逐缈沧溟。

峰头怆恨瞻遗像,泽畔何劳怅独醒。

(0)
鉴赏

此诗《谒东坡祠》由明代诗人潘勖所作,描绘了诗人秋日登临江上亭时的所见所感,以及对历史人物苏轼的缅怀之情。

首联“秋日来登江上亭,风云接地昼冥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秋日登高望远的画面。秋风萧瑟,云雾低垂,仿佛与地面相连,白昼也显得昏暗不明。这一景象既渲染了环境的凄清,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基调。

颔联“经年去鹤不复夜,当午晴山他自青”,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恒常。鹤去不返,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不可逆;而晴山自青,则寓意着自然界的永恒与不变。这两句诗蕴含了对生命易逝、自然永恒的哲思。

颈联“道属艰难悲积瘴,兴随迁逐渺沧溟”,转入对社会现实的感慨。诗人身处艰难的时代,面对积聚的瘴气(比喻社会的不公或疾病的蔓延),内心充满了悲愤。同时,他也表达了对迁徙流离生活的无奈与感慨,仿佛置身于广阔无垠的大海之中,渺小而孤独。

尾联“峰头怆恨瞻遗像,泽畔何劳怅独醒”,最后两句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站在山峰之巅,凝视着苏轼的遗像,心中充满了哀伤与敬仰。在湖畔,他似乎感受到了苏轼的孤独与清醒,但又不愿独自沉浸于这种情绪中。这不仅是对苏轼的追忆,也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命、社会、自然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潘勖
朝代:明

潘勖,字勉甫。博罗人。明武宗正德十四年(一五一九)举人,后以乙科授泗州学正,嘉靖间知崇安知县。著有《浮碇集》。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喜孙随卬归里兼得司马公书

苕霅春风断锦茵,君从何处泣迷津。

三年不灭怀中字,九死初归海上人。

白社倘能书甲子,沧江慎勿叹庚寅。

传来一札真辛苦,未及开缄泪已频。

(0)

读何令远关中游草

秦关闻道可泥封,满幅烟霞笔墨浓。

是处名山皆倚马,从知胜地擅雕龙。

苍崖恍惚希夷驻,紫气元教岱岳重。

读遍新诗三百首,江天何处觅芙蓉。

(0)

杂诗

化我尻为轮,驾以神之马。

朝登昆仑颠,夕息蓬莱下。

云浆清且甘,碧柰摘盈把。

茫茫宇宙中,孰是同游者。

(0)

拟归田园居

朝游南山去,暮采紫芝归。

云烟出树杪,明月穿我扉。

荒村绝罗网,鸿雁任高飞。

造物自有意,人生当知几。

(0)

将抵巢县舟中作

村村布谷啼,岸岸柳花飞。

正爱雨芳歇,不知春已归。

晓烟迷荻渚,新水上苔矶。

渐觉牛山近,长歌指翠微。

(0)

南旺道中

凄凉踪迹似浮萍,千里回流溯剪瓶。

入夏始知芳草绿,向南频见远山青。

高低沙际鸦迎缆,疏密林间水绕亭。

风景渐同江左秀,归欤何必怨湘灵。

(0)
诗词分类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气节 沧桑 庐山
诗人
叶茵 陈匪石 牟巘 华岳 何绛 王缜 释宗泐 蓝智 区元晋 王廷陈 林熙春 王汝玉 吴妍因 胡仲弓 释道潜 张天赋 黎遂球 朱祖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