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公海内姓名闻,我亦追随到蜀门。
龙卧庐中叹诸葛,蛙居坎底陋公孙。
雨听巫峡梦时滴,花看杜鹃啼处痕。
酬唱又成夔府集,论文欣对少陵尊。
二公海内姓名闻,我亦追随到蜀门。
龙卧庐中叹诸葛,蛙居坎底陋公孙。
雨听巫峡梦时滴,花看杜鹃啼处痕。
酬唱又成夔府集,论文欣对少陵尊。
此诗由宋代诗人王十朋所作,名为《又用行可韵》。诗中以“二公”指诸葛亮与公孙述,借以抒发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敬仰之情。
首联“二公海内姓名闻,我亦追随到蜀门。”开篇即点明主题,诸葛亮与公孙述在历史上声名远播,诗人自己也心向往之,追随至蜀地,表达了对这两位历史人物的景仰。
颔联“龙卧庐中叹诸葛,蛙居坎底陋公孙。”运用比喻手法,将诸葛亮比作潜藏的龙,公孙述则被贬为居于低洼之地的蛙,通过对比,凸显了诸葛亮的卓越才能与公孙述的平庸。
颈联“雨听巫峡梦时滴,花看杜鹃啼处痕。”转而描绘自然景象,雨滴落在巫峡,仿佛是梦境中的声音;杜鹃啼叫之处,花瓣上留下了痕迹。这两句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暗含着诗人对历史往事的追忆与思考。
尾联“酬唱又成夔府集,论文欣对少陵尊。”诗人与友人相互应和,共同创作,成就了一部作品;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杜甫(少陵)的崇敬之情,认为与杜甫这样的伟大诗人交流是一种荣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与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盛名之下最难居,一节清忠自有余。
竖铁脊梁须我辈,横金腰带中伊渠。
和戎自古迷当局,善类何时可得舆。
搞认朝廷须正大,莫如乡党费分疏。
大学穿杨巧,青春斫桂荣。
心灯传老宿,文印授诸生。
德履华嵩重,襟期玉雪清。
君王他日问,张姓複其名。
鼓箧游环璧,如君最妙龄。
阿{上弥下女}开绛幔,大陵共炉亭。
力学案堆雪,收科蛰奋霆。
莫嫌梅市小,有路透青冥。
枕上功名泪不乾,镜中勋业老犹看。
起家喜有千金子,入手缠沾九品官。
衮衮天朝来晚贲,匆匆人事异悲欢。
最怜当日称觞处,桂茂兰芳萱草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