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性慈仁,体顺融金。混难分、反复浮沉。
还元祖性,造化幽深。得木抽金,金去木,罢相侵。
精变游魂,湛入禅心。杳冥时、踪迹难寻。
无中显有,透古通今。自魄安魂,魂胜魄,鬼神钦。
木性慈仁,体顺融金。混难分、反复浮沉。
还元祖性,造化幽深。得木抽金,金去木,罢相侵。
精变游魂,湛入禅心。杳冥时、踪迹难寻。
无中显有,透古通今。自魄安魂,魂胜魄,鬼神钦。
这首元代王吉昌的《行香子·木金间隔》是一首寓言式的词作,以木与金的互动象征人生的起落和道家哲学的探讨。"木性慈仁,体顺融金",木温和包容,能与坚硬的金融合,暗示了柔能克刚的道理。"混难分、反复浮沉"描绘了两者在困境中的交融与分离,体现世间万物的变幻莫测。
"还元祖性,造化幽深",强调回归本质,揭示了自然法则的深远奥秘。"得木抽金,金去木,罢相侵"进一步说明,通过修炼或智慧,可以超越物质的束缚,达到精神层面的提升。
"精变游魂,湛入禅心",将精神升华至灵魂层面,进入禅定的境地,"杳冥时、踪迹难寻",表达了超脱后的神秘与无形。"无中显有,透古通今",揭示了道家的宇宙观,即从虚无中生出万物,贯穿古今。
最后,"自魄安魂,魂胜魄,鬼神钦",强调内在心灵的安宁与强大,连鬼神也为之敬佩,体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精神与物质关系的深刻理解。整体上,这首词寓言性强,富有哲理,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生命和宇宙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