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荔枝我曾吃,今见双鹂夺残一。
边郎元是陇西人,乃能画此南中物。
我闻南海之枝更绝伦,却只闻之未入唇。
不知双鸟争残颗,只是海南还是闽。
南海荔枝我曾吃,今见双鹂夺残一。
边郎元是陇西人,乃能画此南中物。
我闻南海之枝更绝伦,却只闻之未入唇。
不知双鸟争残颗,只是海南还是闽。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徐渭所作,名为《题画》。诗中描绘了诗人对一幅画作的感慨与思考。画中展现的是南海荔枝的景象,以及两只鸟儿争夺一颗荔枝的情景。诗人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同时也流露出对未能亲尝南海荔枝的遗憾。
首句“南海荔枝我曾吃”,诗人先以个人经历引入话题,强调自己对南海荔枝的熟悉与喜爱。接着,“今见双鹂夺残一”则将读者的视线转向画中,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两只鸟儿在争夺一颗即将落下的荔枝。这种生动的场景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也暗示了竞争与生存的法则。
随后,“边郎元是陇西人,乃能画此南中物”一句,诗人对画师的技艺表示赞赏。这里“边郎”可能指的是画师,而“陇西人”则可能是画师的籍贯或身份象征,强调了画师虽非岭南之人,却能精准捕捉并表现岭南的风土人情。这不仅是对画师技艺的认可,也是对画作真实感的肯定。
接下来,“我闻南海之枝更绝伦,却只闻之未入唇”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南海荔枝的向往之情。他虽然听说过南海荔枝的美味,但并未亲自品尝过,这增加了他对画中情景的共鸣和想象空间。最后,“不知双鸟争残颗,只是海南还是闽”则以疑问的形式收尾,既是对画中情景的进一步思考,也是对自然现象的哲学性反思,引人深思。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画中的场景,巧妙地结合了个人体验、自然景观、艺术创作与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离索未相逢,情亲在诗轴。
归来两丹枫,诗作牛腰束。
妙语挟风霜,劲气穿我屋。
眼中识慈明,尊下惭小陆。
念昔少年时,洞庭思濯足。
援琴写将归,临河叹鸣犊。
正尔巢一枝,何劳排五鹿。
江阔洲渚寒,微风泛时菊。
剧谈斗低昂,露草复淋漉。
谁家酒杯宽,满引瓮头渌。
何知程卫尉,未暇顾藉福。
鼓柂牵牛河,顿觉沧溟促。
柴门临江皋,炎蒸颇云极。
金稚无壮心,火老有骄色。
慈云办甘雨,电扫不容隙。
劳生天边月,躔次饱更历。
缅怀程夫子,热客难造席。
涵濡被童蒙,肥瘠各有适。
瑰材构露寒,挥斤由匠石。
不邀里闾敬,人自观至德。
鄙夫极荒芜,何能臻壸域。
弱龄再鼓衰,櫜弓避勍敌。
萧然专一丘,非关与尘隔。
董生悲不遇,而我异休戚。
高林收晚霭,归鸟俱敛翼。
诗成独微吟,长怀矫云翮。
伊昔宅关辅,门闾萃冠盖。
停杯邀明月,意气殊蔼蔼。
春风堕江城,蒐狝颜鬓改。
粪除二亩地,羊裘力薪采。
矫首望舒圆,何由赏心在。
烟村杂箫鼓,丛祠响竽籁。
谁能伴儿嬉,颇复偿睡债。
初惊釜鸣雷,遽作涛捣海。
非关骨相屯,长闲荷真宰。
吾生计已决,无劳问蓍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