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黄侍中翠微书舍十解》
《题黄侍中翠微书舍十解》全文
明 / 王绅   形式: 古风

环池皆名山,山深积苍翠。

长夏晴雪飞,无云亦阴翳。

清秀日凝结,钟作人中英。

筑庐兹山下,藏修敛辉声。

韦编富五车,牙签盈万轴。

岚光入绮疏,芸香绕林麓。

屋头有流水,时作幽琴鸣。

掩卷欲细听,风移过前楹。

独有对面峰,千岁色不改。

举头每见之,心期良有在。

端坐肆翻阅,静心玩古今。

遥遥莘野志,沉沉梁甫吟。

时来不可止,囊锥颖终脱。

决策当大廷,魁名独先夺。

词垣暨南宫,终岁知几迁。

致君尧舜上,步武夔龙间。

遂令四海人,延颈望陶冶。

愿比触石云,崇朝雨天下。

时序迅若箭,勋业宜早修。

功成身退日,归伴赤松游。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黄侍中翠微书舍的环境与主人的学识、志向和抱负。诗中以“环池皆名山,山深积苍翠”开篇,描绘出翠微书舍所在之地的自然美景,山峦叠翠,景色宜人。接着,“长夏晴雪飞,无云亦阴翳”则进一步渲染了这里的宁静与清幽,即使在夏日晴朗之时,也仿佛笼罩着一层淡淡的阴翳,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深邃。

“清秀日凝结,钟作人中英”赞美了这里的山水之美,如同凝聚了天地精华,孕育出了杰出的人才。黄侍中选择在此筑庐藏修,不仅是因为环境的清幽,更因为这里能激发他的智慧与灵感。

“韦编富五车,牙签盈万轴”运用典故,形象地表现了黄侍中的博学多才,书籍堆积如山,知识渊博。接下来的“岚光入绮疏,芸香绕林麓”则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书舍内书香与自然风光相融合的和谐景象。

“屋头有流水,时作幽琴鸣”将自然界的水声比作琴音,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内心平静的追求。“掩卷欲细听,风移过前楹”则展现了诗人沉浸于自然与书卷之中的状态,对周围环境的敏感与细腻感受。

“独有对面峰,千岁色不改。举头每见之,心期良有在。”诗人借对面不改颜色的山峰,表达了自己坚定不移的志向和理想。接下来的“端坐肆翻阅,静心玩古今”,则强调了黄侍中在书斋中潜心阅读,穿越古今,寻求真理的精神。

“遥遥莘野志,沉沉梁甫吟”引用古代贤士的典故,表达了黄侍中对古代圣贤的向往和追求。“时来不可止,囊锥颖终脱”则暗示了机遇的到来,黄侍中终将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抱负。

“决策当大廷,魁名独先夺”描绘了黄侍中在政治舞台上的雄心壮志,最终成为领袖人物。“词垣暨南宫,终岁知几迁”则展示了他在文坛上的成就与变迁。

“致君尧舜上,步武夔龙间”表达了黄侍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君主达到更高的境界,与古代贤臣并肩。“遂令四海人,延颈望陶冶”则预示了黄侍中将对国家和人民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愿比触石云,崇朝雨天下”表达了诗人对黄侍中高尚品德和远大理想的赞美,希望他如同触石云一般,能够在短时间内影响整个天下。“时序迅若箭,勋业宜早修”提醒人们时间宝贵,应尽早建立功勋。“功成身退日,归伴赤松游”则预示了黄侍中在事业成功后,将回归自然,享受宁静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对黄侍中翠微书舍及其主人的描绘,展现了其深邃的学识、高远的志向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蕴含了对理想社会和美好未来的憧憬。

作者介绍

王绅
朝代:宋

猜你喜欢

将渡江就道过刘映薇寓次小集

蓬飞俱作异乡身,能酌清樽感故人。

入世孤容分我拙,论心端合向君真。

各言此子宜丘壑,同叹于时少筏津。

酒醒明朝仍两地,驰驱漂泊总沾巾。

(0)

人日寄谢儒美兼招赴宛在堂也

春朝梦子生池草,人日题诗附陇梅。

烟景当前迷独往,光风入抱逐谁来。

鸣嘤一鸟原求和,偏反诸花莫漫猜。

若使相思能命驾,床头新酿恰初醅。

(0)

临流

清宵悲客独舟看,望入星槎机石寒。

金斗浆浮疑在水,银河影泻似奔湍。

浅深夜色依愁见,近远波声出绪漫。

莫是征人归意懒,临流孤眺便相安。

(0)

秋心

我本青山尘外侣,自从逐队效驱驰。

频年客路长销夏,到处人言亟失时。

入眼沧桑知几变,举头云物正堪思。

晓来征陌轻阴覆,一片秋心细雨吹。

(0)

恭谒孝陵二首·其一

波臣万里逐春风,稽首天灵拜紫嵩。

绕阙祥云时献瑞,环庭翠柏日摩穹。

踞蟠象合诸峰拱,芊郁年多晓气笼。

入眼兴怀歌膴膴,瓜绵不但数岐丰。

(0)

修邑志成有不察而斋怒者乃得谤又以有所誉来也感而赋之四首·其一

文献萧萧近百年,敢云千载定斯篇。

于人行直惟三代,自我为正指九天。

非鉴无情应有怒,以汤止沸岂能平。

明知户说终何术,苟信余怀亦所坚。

(0)
诗词分类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诗人
胡炳文 褚亮 薛道衡 宇文虚中 吴激 拾得 李日华 刘珝 程大昌 苏子卿 章炳麟 秦韬玉 丰坊 黎简 林光朝 邓剡 郑樵 崔与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