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三变艮山,天一生坎泉。
注谷未浩浩,滴石初涓涓。
君子观厥象,有若童稚然。
更历几险阻,然后为巨川。
始教及龆龀,成功从心年。
夫人可为圣,往圣敢自专。
果行誓必往,江海迷溯沿。
育德滋无穷,昼夜鸣潺湲。
云屋有遗老,凿渠玩清涟。
时时汎羽觞,坐致兰亭贤。
曷时亦酌我,同赋临流篇。
坤三变艮山,天一生坎泉。
注谷未浩浩,滴石初涓涓。
君子观厥象,有若童稚然。
更历几险阻,然后为巨川。
始教及龆龀,成功从心年。
夫人可为圣,往圣敢自专。
果行誓必往,江海迷溯沿。
育德滋无穷,昼夜鸣潺湲。
云屋有遗老,凿渠玩清涟。
时时汎羽觞,坐致兰亭贤。
曷时亦酌我,同赋临流篇。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寄题云屋赵资敬启蒙亭风雩亭二首(其一)启蒙亭》。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邃的哲理,对知识与修养的追求进行了抒怀。
"坤三变艮山,天一生坎泉。注谷未浩浩,滴石初涓涓。"
这几句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般的自然景象,其中“坤”、“艮”、“天一”等词汇出自《易经》,分别象征着地、山和天的元素。而“注谷未浩浩,滴石初涓涓”则形象地表达了水源的形成过程,既有力量又不失细腻。
"君子观厥象,有若童稚然。"
这句诗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君子的心境比作孩童般纯真无邪,表明对知识和道德的追求应持有一颗谦逊而纯洁的心态。
"更历几险阻,之后为巨川。始教及龆龀,成功从心年。"
诗人在这里传达了一个深刻的思想:成长与学习的过程充满艰难险阻,但正是这些挑战铸就了个人的品格和智慧。而“始教及龆龀”则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从牙牙学语的孩童时期开始,就应接受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夫人可为圣,往圣敢自专。果行誓必往,江海迷溯沿。"
这段诗文表达了一种崇高的人生追求:即人可以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圣人的境界。而“往圣”指的是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他们的智慧和成就是后人学习的榜样。同时,“果行誓必往,江海迷溯沿”则进一步强调了坚持初心、不忘使命的重要性。
"育德滋无穷,昼夜鸣潺湲。云屋有遗老,凿渠玩清涟。"
这里诗人描绘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生活状态。“育德”意味着培养美好的品德,而“滋无穷”则表达了这种修养是无尽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时间流逝得平和而悠长(昼夜鸣潺湲)。而“云屋有遗老,凿渠玩清涟”则进一步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享受自然之美的高士形象。
"时时汎羽觞,坐致兰亭贤。曷时亦酌我,同赋临流篇。"
最后几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情和知识交流的向往。在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环境中(坐致兰亭贤),诗人希望与志同道合之士共饮酒、共同创作诗篇,分享智慧与快乐。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文学功底,还透露出他对于知识、修养和人生追求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