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晴光幸未悭,鸣钲发棹早曦殷。
水经五牧黄于土,岸近丹阳矗似山。
人语缫丝声不断,农忙割麦月无闲。
旌旗壤堞风飘处,愁绪难忘时世艰。
破晓晴光幸未悭,鸣钲发棹早曦殷。
水经五牧黄于土,岸近丹阳矗似山。
人语缫丝声不断,农忙割麦月无闲。
旌旗壤堞风飘处,愁绪难忘时世艰。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从五牧至吕城途中所见的自然风光与农忙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感。
首联“破晓晴光幸未悭,鸣钲发棹早曦殷”,开篇即以“破晓”、“晴光”、“鸣钲”、“发棹”等意象,生动展现了清晨出发时的宁静与生机。阳光尚未完全普照,但已足够明亮,伴随着锣声和划桨声,诗人开始了他的旅程。
颔联“水经五牧黄于土,岸近丹阳矗似山”,通过“水经”、“五牧”、“黄土”、“丹阳”、“矗立”等词,描绘了一幅江河蜿蜒、两岸高耸的画面。这里的“黄土”不仅指泥土的颜色,也暗含了土地的肥沃与生命力,而“丹阳”之“矗立”则赋予了岸边山峦一种挺拔的姿态,两者相映成趣。
颈联“人语缫丝声不断,农忙割麦月无闲”,转而聚焦于人的活动。缫丝声与人语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繁忙而和谐的乡村生活图景。尽管月色下农事繁忙,却并未让劳作的人们感到疲惫,反而在忙碌中找到了生活的节奏与乐趣。
尾联“旌旗壤堞风飘处,愁绪难忘时世艰”,在描绘了自然与人文景观之后,诗人将目光转向了更深层次的社会现实。旌旗飘扬,城墙耸立,这些象征着权力与秩序的元素,在风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时代的变迁与挑战。然而,即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仍难以忘怀心中的忧虑与对艰难时世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与丰富的想象,成功地捕捉并呈现了旅途中的自然美景与社会生活,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思。
昔我扬帆向东海,吊古直上姑苏台。
洞庭水树净如发,一片吴江天际来。
长洲逶迤覆绿水,金沙荡漾□光起。
不见夫差荡桨归,空有芍药似西子。
阊门大道多酒楼,美人如雪楼上头。
争唱吴歌送吴酒,玉盘纤手进冰羞,劝人但饮不须愁。
伍员吹箫,去国成名。鸱夷一去,流恨无声。
要离已矣,高坟峥嵘。樵儿踯躅,芳草春生。
何如三让人,孤名如水清。
亦有挂剑翁,生死见交情。
薄俗轻然诺,乾坤长战争。
两贤不可作,令我泪沾缨。
君发金陵腊未残,君到吴门春已还。
邑人讼少清且闲,还同谢眺看青山。
开元寺里题诗处,访我旧墨苍苔间。
倘过皋桥烦借问,恐有高人梁伯鸾。
《长洲行送黄茂宰之官长洲》【元·张羽】昔我扬帆向东海,吊古直上姑苏台。洞庭水树净如发,一片吴江天际来。长洲逶迤覆绿水,金沙荡漾□光起。不见夫差荡桨归,空有芍药似西子。阊门大道多酒楼,美人如雪楼上头。争唱吴歌送吴酒,玉盘纤手进冰羞,劝人但饮不须愁。伍员吹箫,去国成名。鸱夷一去,流恨无声。要离已矣,高坟峥嵘。樵儿踯躅,芳草春生。何如三让人,孤名如水清。亦有挂剑翁,生死见交情。薄俗轻然诺,乾坤长战争。两贤不可作,令我泪沾缨。君发金陵腊未残,君到吴门春已还。邑人讼少清且闲,还同谢眺看青山。开元寺里题诗处,访我旧墨苍苔间。倘过皋桥烦借问,恐有高人梁伯鸾。
https://shici.929r.com/shici/CA7Ex.html
貌如雨中花,节似霜中柏。
貌改节不移,别君意悽恻。
妾心如女萝,君情如飞絮。
萝生空缠绵,絮飞何处去。
嫁君当红颜,辞君当白首。
请君看镜中,双鬓何如旧。
死树难再荣,死灰难再热。
寄语新欢人,莫遣头如雪。
含悲下中堂,此情空脉脉。
君心能再回,白头应再黑。
结肠结肠忍更闻,妾年十六初侍君。
父也早逝母独存,为君生子今有孙。
昔走楚越迈燕秦,万里君宁恤妇人,外好不补中苦辛。
中年得归计永久,命也百病攒妾身。
言乘意违时反唇,妾匪无迕君多嗔。
中肠诘曲难为辞,生既难明死讵知。
千结万结为君尔,君不妾知肠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