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高适谱,作媲郑虔家。
贤子搴丹桂,高才补白华。
病犹观冕辂,没不待笄珈。
阡表堪传远,何须挽诔加。
溯源高适谱,作媲郑虔家。
贤子搴丹桂,高才补白华。
病犹观冕辂,没不待笄珈。
阡表堪传远,何须挽诔加。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高孺人》。诗中通过对逝去时光的追忆,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怀念之情和不舍之意。
"溯源高适谱,作媲郑虔家":这两句是对逝去美好时光的回顾,“溯源”意味着追寻根源,“高适谱”可能指的是某种家族谱系或文化传统,而“作媲郑虔家”则是在比较两个家庭,表明诗人所怀念的不仅是个人,也包括了整个家族的辉煌。
"贤子搴丹桂,高才补白华":这两句描绘了一位贤能之子的形象和一位才华横溢者的境界。“贤子”指的是德行高尚的人,“搴丹桂”则是古代对科举及第者的一种美称,意指他们如同摘取天上的桂枝一样荣耀。而“高才补白华”则形容一位才能出众之人,如同补充了白日的光辉。
"病犹观冕辂,没不待笄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即便在病中,也仍然思念逝去的人和事。古代车驾有冕辂之饰,而“病犹观”说明即使生病,也还能勉强观看到这些旧日装饰。"没不待笄珈"则是说,即便到了生命的尽头,也不忍心离开那些曾经的美好回忆。
"阡表堪传远,何须挽诔加":这两句则是在强调对逝去之人的怀念之情,已然深厚,不需要更多的赞词和颂扬。"阡表"指的是古代用于记录历史事件的竹简,而“堪传远”意味着这些记载可以流传千里。"何须挽诔加"则是在说,对于那些已经名垂后世的人物,实在不需要再用语言去赞美和增加他们的光辉。
整首诗通过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故人才能与德行的赞颂,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这种怀旧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十分常见,是一种文化传统,也体现了人们对于美好过往的一种无法割舍的情感。
倚东风、遥忆旧家园,双树粉墙低。
尽深寒浅暖,将开还领,消息心知。
侵晓冻禽软语,衔梦上苔枝。初日曈曈,亸影檐西。
堪叹频年羁旅,算人孤花好,花盼人归。
慰春愁一半,盆盎古胭脂。
恁天涯、离怀耿耿,望故乡、芳信寄来迟。
清宵梦、梦吟看处,香泻闲阶。
蓦见西堂芳草,春不管。
一样两地相思,千里愁难断。
荒江日日风涛,尚酿轻寒■。为问雁带云飞路长短。
仪凤墅,文杏馆,安车稳。南越东齐,同是山林华衮。
鱼去笺来,料得看书共凄怨。应有香山鹤伴。
春明回首,剩白云、一角前尘休记。
穆父风流今又见,电扫讼庭能几。
瘦马装驮,飞鸿印在,知下铜人泪。
哀哀将帅,鼓鼙声里儿戏。
有日一试栽花,替修治谱,也抵干城寄。
栗里柴桑家故近,何以为苍生地。
钵急催诗,尊开贳醉,大隐同朝市。
相望北斗,烂然六府文字。
谁酿跳梁,使弱息、都罹浩劫。
早已分、死人香里,长埋枯骨。
白刃截开儿女泪,红闺溅尽英雄血。
痛女贞、一木本难支,甘摧折。云屯马,奔如沸。
雷轰炮,声如接。是谁向、黄沙白草,返魂偏爇。
烽火无情珉玉险,干戈有缝菤葹活。
把团圞、八口抵馨香,同垂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