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剪燕归秋社,木犀香浸云屏。连阴初霁月华清。
恼煞碧天风劲。细露凉生池阁,流云暗度瑶京。
羽衣纤指学吹笙。不许人间偷听。
玉剪燕归秋社,木犀香浸云屏。连阴初霁月华清。
恼煞碧天风劲。细露凉生池阁,流云暗度瑶京。
羽衣纤指学吹笙。不许人间偷听。
这首《步虚词·中秋》由清代女诗人顾太清所作,描绘了一幅中秋佳节月圆之夜的静谧景象,充满了浓厚的神话色彩与浪漫情怀。
首句“玉剪燕归秋社”,以“玉剪”形容燕子的轻盈身姿,巧妙地将燕子的归来与秋季的社日相联系,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宁静的氛围。接着,“木犀香浸云屏”一句,通过“木犀”的香气弥漫于云屏之中,不仅渲染了中秋之夜的芳香四溢,也暗示了月夜的神秘与美好。
“连阴初霁月华清”描绘了连续阴雨之后,月亮终于露出清辉,展现出一种清新脱俗的美。“恼煞碧天风劲”则以“恼煞”一词,生动地描绘了强劲的秋风在碧蓝的天空中呼啸,为这宁静的画面增添了几分动态感。
“细露凉生池阁,流云暗度瑶京”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中秋之夜的清凉与神秘。细小的露珠在池阁上轻轻落下,仿佛是大自然的音符,而流动的云彩则在瑶京(此处可能象征着仙境或理想中的美好之地)上缓缓移动,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和梦幻感。
最后,“羽衣纤指学吹笙,不许人间偷听”两句,以仙人般的形象出现,羽衣轻飘,纤指轻弹,仿佛在演奏一曲美妙的乐章,却对凡人隐藏其真容,不让世人轻易窥探。这种设定不仅增加了诗歌的神秘色彩,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守护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步虚词·中秋》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幻想的中秋之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艳骨冰清,仙心雪亮,羞看等閒罗绮。
柔乡羁素袜,指洛浦、芝田双寄。淩波回睇。
任玉质金相,西来梳洗。
韶光里,盈盈欲语,通词谁试。
恰是,群玉山头,望有娀无恙,瑶台迤逦。
相逢悲隔世,洒千点,如铅香泪。
首邱容倚,写砑粉银笺,花铭同瘗。
归无计,只怜孤负,故山梅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