陂陀土中石,含彩若龟贝。
伊谁攻取之,传玩诧奇怪。
山家厌搜凿,养草事蔽盖。
閒名偶流闻,尚自困酬对。
咨嗟人间世,岂直文为害。
大有可用姿,难能免侵败。
他山石不美,粗杂等顽块。
奈何亦争求,烂漫入磨扢。
情知既有物,顺以除恶爱。
不然悠悠生,孰在形器外。
陂陀土中石,含彩若龟贝。
伊谁攻取之,传玩诧奇怪。
山家厌搜凿,养草事蔽盖。
閒名偶流闻,尚自困酬对。
咨嗟人间世,岂直文为害。
大有可用姿,难能免侵败。
他山石不美,粗杂等顽块。
奈何亦争求,烂漫入磨扢。
情知既有物,顺以除恶爱。
不然悠悠生,孰在形器外。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吕南公创作,名为《麻姑山诗·问玳瑁石所出》。诗中描绘了对一块名为“玳瑁石”的石头的探寻与思考。
诗人首先描述了这块石头的外观,比喻其色彩如同龟贝一般珍贵而独特。接着,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是谁发现了并挖掘了这块石头?人们对其赞叹不已,因其奇特的形态和美丽的色彩。
然而,诗人进一步揭示了这块石头的来历。它来自于山中,是山民在日常生活中偶然发现的。他们可能最初只是将其视为普通的草木,后来因为其独特的价值而开始加以保护和遮掩。尽管如此,这块石头的名声还是逐渐传播开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讨论。
诗人通过这块石头的遭遇,表达了对人间世态的感慨。他认为,事物的价值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有时候人们会为了追求所谓的“文采”或“珍奇”,而忽视了事物内在的本质和价值。同时,他也反思了社会对于某些事物的过度追求,可能会导致这些事物被滥用或破坏。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种可能性,即人们之所以热衷于寻找和追求这种看似无用的石头,可能是出于一种去除恶念、寻求内心平静的意愿。但同时也提醒,这种追求是否真正有益,还需深思熟虑。
整首诗通过对一块普通石头的探讨,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的深入思考。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手法,诗人巧妙地传达了自己的观点,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