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登白云山,巨礐万年在。
老藤缘若梁,苍虬俯承盖。
崩剥傍壑深,日渴陷其内。
我行已及巅,得与飞鸟会。
忆自伏蓬茨,三年渐短喙。
咽雪犹未乾,苍茫丧兰佩。
岂意躤危岩,复窥天地大。
延颈始一歌,林木助幽籁。
云黑古西陵,东望哭再拜。
朱噣暮归来,迢迢关水外。
南登白云山,巨礐万年在。
老藤缘若梁,苍虬俯承盖。
崩剥傍壑深,日渴陷其内。
我行已及巅,得与飞鸟会。
忆自伏蓬茨,三年渐短喙。
咽雪犹未乾,苍茫丧兰佩。
岂意躤危岩,复窥天地大。
延颈始一歌,林木助幽籁。
云黑古西陵,东望哭再拜。
朱噣暮归来,迢迢关水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南登山峰白云山的所见所感。他登上山顶,见到古老的礐石屹立千年,藤蔓攀援如桥梁,苍翠的虬龙仿佛低垂着枝叶为行人遮蔽。山崖峭壁间,藤木残破,似乎随时可能坠入深壑,诗人历经艰辛到达峰顶,得以与飞翔的鸟儿共处。回忆起过去的困顿生活,诗人感叹自己像蓬草般日渐消瘦,如同失去兰佩般的优雅。
在这样的高处,诗人视野开阔,感受到天地之大,心情激昂,开始引吭高歌,而林间的树木仿佛回应他的歌声,发出幽深的和声。诗人遥望远方的古西陵,心中充满感慨,向东方致敬,表达深深的怀念之情。最后,他看到朱嘴的鸟儿傍晚归巢,自己也期待着关水之外的归途。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融入了诗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展现了明末清初文人对生活境遇的反思和对自然的敬畏。
尧亲其亲,教官得人。所性忠厚,貌纯气真。
学为耕稼,经为本根。实之为行,贲之为文。
辞令出口,法度在身。大学小学,其谁弗循。
循之维何,维义是适。不骄不肆,无邪无僻。
大者敬义,如汉元王。小者乐善,如汉王苍。
乐善敬义,何有不臧。保躬无悔,受福无疆。
无疆之福,维顺维忠。维忠维顺,维师之功。
日晚孤云飞,故山在何处。
八月凉秋时,正望江头去。
定无尘埃气,清风与白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