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云春赏冠西州,醉帽花枝半压头。
笳鼓不徒同俗乐,篇章还许缀诗流。
祇应胜事多前日,长恐无人继后游。
台鼎行闻虚席召,此欢须少为民留。
海云春赏冠西州,醉帽花枝半压头。
笳鼓不徒同俗乐,篇章还许缀诗流。
祇应胜事多前日,长恐无人继后游。
台鼎行闻虚席召,此欢须少为民留。
这首诗描绘了在海云寺春日赏景的愉悦场景,诗人以生动的语言展现了游人醉态与自然美景的和谐交融。首句“海云春赏冠西州”点明了地点与季节,暗示了此处春景之独特与超群。接着,“醉帽花枝半压头”一句,通过形象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游人在美景中陶醉的情态,帽子被花枝压低,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春日的美好。
“笳鼓不徒同俗乐,篇章还许缀诗流”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不仅赞美了海云寺的音乐与文化氛围,更强调了这里的艺术与文学价值,是诗人与文人墨客共同创作的灵感源泉。诗人在此处找到了与世俗不同的精神寄托,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
“祇应胜事多前日,长恐无人继后游”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传承的忧虑,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自然美景的珍视。最后,“台鼎行闻虚席召,此欢须少为民留”则预示了海云寺未来可能的重要地位与影响力,以及诗人希望将这份欢乐与美好留给更多人的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海云寺春日赏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与对文化传承的期待。
我齿久已摇,君发日向白。
相逢不相笑,共被老境迫。
周旋三十年,近岁多间隔。
伊昔无事时,日夕望颜色。
此道要琢磨,苦语费思索。
不能如宿心,每负朋友责。
别我宁陵县,随我昭德宅。
所期无二三,可恨已千百。
交游大半死,况值兵火厄。
举首望八荒,无乃天地窄。
凉风吹秋深,江湖动行客。
谁能于此时,出语见肝膈。
胡尘蔽中原,盗贼暗阡陌。
公其无遽行,待我有良策。
我来筠水阳,君亦发章贡。
相逢潇湘门,及此兵未动。
卧闻羽书驰,起已行者众。
匆匆不及款,尚辱苦语送。
慨然念平生,相从已如梦。
交游半生死,所至多罅缝。
我衰学不入,君亦老未用。
熟知一世中,有此九鼎重。
子贱则君子,闵子言必中。
师门未遽绝,斯文实天奉。
别离又几日,坐想发孤讽。
衡州逼南岳,湘水寒不冻。
颇传江西扰,盗贼已放纵。
往从田苏游,此乐不得共。
青松数寸根,意出千丈外。
如何蓬蒿底,此志久未遂。
朝为牛羊践,莫受尘土翳。
虽云岁寒姿,当此亦憔悴。
今年虽小出,尚与凡草类。
会须扶其根,与作栋梁计。
大厦千万间,匠石所睥眤。
世或未尽知,慎勿伤汝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