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夏日香山静宜园即事四首·其二》
《夏日香山静宜园即事四首·其二》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绿树成帷白玉台,每从疏隙见崔嵬。

蕙兰草是三湘佩,茉莉花原六月梅。

幽籁静中观水动,尘心息后觉凉来。

梨园小部翻嫌闹,此处惟应泉石陪。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香山静宜园的宁静与雅致。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绿树、白玉台、蕙兰、茉莉花、流水、凉风以及泉石等自然元素融入其中,营造出一幅清新脱俗的画面。通过“绿树成帷白玉台”开篇,展现了园中景物的层次感和美感。接着,“每从疏隙见崔嵬”一句,巧妙地运用了视觉角度的变化,使得读者仿佛能透过树木的缝隙,远眺到高耸的山峰,感受到一种深远的意境。

“蕙兰草是三湘佩,茉莉花原六月梅”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蕙兰和茉莉花分别比作三湘之地的佩饰和六月的梅花,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也增添了诗的意蕴,暗示着园中植物的珍贵与独特。

“幽籁静中观水动,尘心息后觉凉来”则进一步深化了静谧的主题,通过“幽籁”和“水动”的对比,以及“尘心”与“凉来”的关联,表达了在喧嚣尘世之外,静心聆听自然之音,能够带来心灵的清凉与宁静。

最后,“梨园小部翻嫌闹,此处惟应泉石陪”两句,以梨园的热闹反衬静宜园的宁静,强调了这里只有清泉和岩石才是最合适的伴侣,进一步突出了园中环境的清幽与和谐。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沉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园林艺术的独特审美情趣。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浣溪沙·其十七坐上十八客

同是瀛州册府仙。只今聊结社中莲。

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

从今三夜看婵娟。

(0)

宫词·其二十一

共惜流芳甚掷梭,初移夏琯已清和。

百花飞尽酴醾发,留得春光数日多。

(0)

和施彦执怀姚进道叶先觉韵

西湖十里山,春风一杯酒。

兹兴良不浅,何日落吾手。

我读君和诗,襟期一何厚。

同生上下宇,共阅古今宙。

死生何足云,馀年付美酎。

佩印还故乡,衣锦眩春昼。

一时正儿嬉,千岁堕尘垢。

所以贤达人,中怀元有守。

试看窗日中,野马互奔骤。

区区竟何成,尚誇舌在口。

宿习犹未除,新诗漫怀旧。

环顾天地间,四海惟三友。

两老虽未死,二妙已先踣。

生者岂其巧,死者亦非谬。

君如悟斯契,万事可怀袖。

铜钱自如山,金印自如斗。

只今定何间,腐骨久已朽。

篱菊师渊明,庭草悲王胄。

彼已升层霄,此犹凿户牖。

浩歌君其聆,相看都皓首。

(0)

惜奴娇.归

吾归矣。仙宫久离。洞户无人管之。专俟吾归。

欲要开金燧。千万频修己。言讫无忘之。哩啰哩。

此去无由再至。事冗难言,尔辈须能自会。

汝之言,还便是如吾意。大抵方寸平平,无忧耳。

虽改易之。愁何畏。

(0)

献臣学士与余通书因成感咏

夫君班扬俦,抱椠群玉府。

久读未见书,躬抽系年谱。

坠绪获先秦,亡篇出东鲁。

上溯三皇坟,旁探百家语。

怪牒汲郡来,幽经茂陵聚。

英哲资缮藏,缇油尽刊补。

蒸青劲竹残,削误规刀苦。

种别踰九流,星罗轶千部。

顾我寡见闻,蒙薰异伦伍。

秘帙乐共披,讹文许交举。

家㨭互纷纶,邮溪戏旁午。

初无班嗣嗤,更免许慈拒。

矧余羁官久,寂寞繄茅宇。

礼乏赠酒瓻,疑增照觞怒。

尚赖启新编,时时发聋瞽。

(0)

赠画士陈兄

解衣盘礴任猜疑,神悟如狂又似痴。

学到却须坚自守,世间绝艺少人知。

(0)
诗词分类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诗人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张维屏 皇甫松 刘致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