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麦垄青,白日桑阴清。
一雉欲媒众,众雉无猜情。
五步一饮啄,十步一飞鸣。
闇中触骇机,镞发如流星。
洞彻羽毛质,低摧锦绣翎。
却宛若召客,子常非好兵。
谗言既交搆,祸难即随生。
齐王听游说,韩信急功名。
三军虽罢戍,一命遽遭烹。
古来不疑地,悔吝堪相惊。
东风麦垄青,白日桑阴清。
一雉欲媒众,众雉无猜情。
五步一饮啄,十步一飞鸣。
闇中触骇机,镞发如流星。
洞彻羽毛质,低摧锦绣翎。
却宛若召客,子常非好兵。
谗言既交搆,祸难即随生。
齐王听游说,韩信急功名。
三军虽罢戍,一命遽遭烹。
古来不疑地,悔吝堪相惊。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春日田野的景象,东风吹拂麦子使之成熟,白昼中桑树阴凉宜人。开篇两句以生动的画面勾勒出农耕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接着,“一雉欲媒众,众雉无猜情”则是通过比喻的手法表达了对忠诚和纯洁之情感的向往。古代文献中“雉”常指的是一种小型鸟类,这里借用它来象征着纯洁而不受外界诱惑的心灵。
随后的“五步一饮啄,十步一飞鸣”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生机与和谐的观察和感悟。
然而,诗人心中并不仅存着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闇中触骇机,镞发如流星”表达了一种紧迫的情绪和危机四伏的氛围。这里的“闇中”可能暗指政治上的隐患,而“镞发如流星”则形容箭矢射出时的迅猛与致命性。
接下来的“洞彻羽毛质,低摧锦绣翎”描绘了战争中的残酷和毁灭,这里通过对比鲜明的事物来强调战乱带来的破坏与毁灭。
诗人随后表达了一种不愿卷入战事的情感,“却宛若召客,子常非好兵”透露出一种逃避的心态,但现实中的谗言和祸难往往无法避免,“谗言既交搆,祸难即随生”。
最后两句“齐王听游说,韩信急功名。三军虽罢戍,一命遽遭烹”则是对历史事件的隐晦提及,可能指的是齐王被误导、韩信因功名受害的故事。这两句强调了权谋与战争中的无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事变迁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于纯洁之情的追求,以及面对险恶政治环境时的心态和感受。
道屈文章价不低,误传新句落天西。
忽闻命驾趋云栈,犹忆同舟上井溪。
争叹科名淹旧发,谁怜簿领困沉迷。
相逢且约嘉陵酒,为洗关中数尺泥。
长羡横飞霄汉远,多惭窘步路途穷。
如何会合青天道,俱是衰迟白发翁。
万里每嗟音信绝,一樽还喜笑言同。
遨游莫作经春计,伫看高旌促召东。
横江耸孤峰,陟巘访山境。
修廊转空曲,古殿冠绝顶。
汉柏抚骨立,唐碑独孤挺。
高踞自轩豁,遐追若俄顷。
长生尽室来,避世或箕颖。
逍遥奚所适,遗事传缑岭。
药岩已无灶,烟云但枯井。
风前凡几过,物外初一省。
清风谁与游,高步局难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