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最是婵娟,遭时沦落如蓬梗。
过庭续句,竟成谶语,何堪追者。
十色蛮笺,七弦筝柱,闲情自领。
算爱才不少,骚人墨客,终莫慰、青楼恨。
去锦城东差近。是太和、薛涛古井。
五云深处,昌蒲一碧,萧萧摇暝。
访古人来,登高凭吊,伤心薄幸。
问桃林何在,年年杜鹃,只余悲哽。
可怜最是婵娟,遭时沦落如蓬梗。
过庭续句,竟成谶语,何堪追者。
十色蛮笺,七弦筝柱,闲情自领。
算爱才不少,骚人墨客,终莫慰、青楼恨。
去锦城东差近。是太和、薛涛古井。
五云深处,昌蒲一碧,萧萧摇暝。
访古人来,登高凭吊,伤心薄幸。
问桃林何在,年年杜鹃,只余悲哽。
这首词以“婵娟”起笔,描绘了一位才女的不幸遭遇,比喻她如同飘零的蓬梗,命运多舛。续句暗示了不幸的结局,令人感叹。接下来的“十色蛮笺”、“七弦筝柱”等描绘了她的文采与琴艺,然而这些都无法填补她内心的孤寂与哀愁,表达了对青楼女子才华被埋没的同情。
词人游薛涛井,寻找桃花林,却未能如愿,暗寓了对往昔繁华的追忆和失落。薛涛井与桃花林的典故,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词中提到的“五云深处”、“昌蒲一碧”,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桃花林凋零的感慨。
最后,词人登高凭吊,表达了对古人和美好事物的追思,以及对桃花林不再、杜鹃悲鸣的深深伤感。整体上,这首词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作者对中国古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历史变迁的沉痛反思。
东风走红曲水厔,静绿拖寒迎白日。
浓光飞入生赪颜,壮夫凝恨青春溢。
杨子亭中无俗儒,愿写清壶更促膝。
是时各提一片心,口吟舌语冰喉密。
客称叔也贤豪人,温如玉立此其侄。
绛花照夜新承欢,待旦魂消马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