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萧条渐欲霜,家家整顿夹衣裳。
鹰争刷翮超云海,鸟怯浮波立石梁。
浓露一宵催茉莉,长风几日悴桄榔。
吴侬只忆江南好,紫蟹初肥白酒香。
气候萧条渐欲霜,家家整顿夹衣裳。
鹰争刷翮超云海,鸟怯浮波立石梁。
浓露一宵催茉莉,长风几日悴桄榔。
吴侬只忆江南好,紫蟹初肥白酒香。
这首明代诗人李昌祺的《和秋景韵二十首(其十七)秋凉》描绘了秋季逐渐转凉的景象。首句“气候萧条渐欲霜”点出秋意浓厚,寒气逼人,仿佛霜降在即。接下来,“家家整顿夹衣裳”写人们为应对寒冷开始准备添衣,生活细节中透出季节的变迁。
“鹰争刷翮超云海”运用了雄鹰翱翔的意象,展现了秋天的辽阔与活力,而“鸟怯浮波立石梁”则以鸟儿畏惧水面波动,只能站立于石桥之上的画面,描绘了秋水寒凉的场景。
“浓露一宵催茉莉”写夜晚露水凝重,催促着茉莉花绽放,暗示了秋夜的寂静与芬芳。“长风几日悴桄榔”则通过长风吹过,桄榔树显得憔悴,进一步渲染了秋风的无情和自然的凋零。
最后两句“吴侬只忆江南好,紫蟹初肥白酒香”,以江南的美好回忆收尾,表达了人们对温暖湿润江南的怀念,以及对即将到来的蟹肥酒香的期待,给略带凉意的秋日增添了一丝温馨的人间烟火气息。整体上,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凉的景象,寓情于景,富有诗意。
修竹更深处。
映帘栊、清阴障日,坐来无暑。
水激泠泠如何许。
跳碎危栏玉树。
都不系、人间朝暮。
东阁少年今老矣,况樽中有酒嫌推去。
犹著我,名流语。
大家绿野陪容与。
算等闲、过了薰风,又还商素。
手弄柔条人健否。
犹忆当时雅趣。
恩未报、恐成辜负。
举目江河休感涕,念有君如此何愁虏。
歌未罢,谁来舞。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强对 一作:疆场)
昵昵骈头语。
笑黄花、重阳去也,不成分数。
倾国容华随时换,依旧清歌妙舞。
苦未冷、都无星暑。
恰好良辰花共酒,斗尊前、见在阳台女。
朝共暮,定何许。
蓼红徙倚明汀渚。
正萧萧、迎风夹岸,淡烟微雨。
笃耨龙涎烧未也,好向儿家祝取。
是有分、分工须与。
以色事人能几好,愿衾稠、无缝休离阻。
心一片,丝千缕。
不见南师久,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于中应有,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赫日自当中!
西风带暑,又还是、长途利牵名役。
我已无心,君因甚,更把青衫为客。
邂逅卑飞,几时高举,不露真消息。
大家行处,到头须管行得。
何处寻取狂徒,可能著意,更问渠侬骨。
天上人间,最好是、闹里一般岑寂。
瀛海无波,玉堂有路,稳著青霄翼。
归来何事,眼光依旧生碧。
江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
妖冶廉纤,只做得,飞鸟向人偎傍。
地辟天开,精神朗慧,到底还京样。
人家小语,一声声近清唱。
因念旧日山城,个人如画,已作州中想。
邓禹笑人无限也,冷落不堪惆怅。
秋水双明,高山一弄,著我些悲壮。
南徐好住,片帆有分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