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
《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全文
宋 / 释德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三世如来尊顶法,覆藏深密碧螺寒。

通身是眼自不见,擘面出头窥更难。

四义仅能分肉髻,八还终恐隔花冠。

争如劈佛丹霞手,揭露从教觌体看。

(0)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的释德洪所作,名为《余居百丈天觉方注楞严以书见邀作此寄之二首(其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佛教意象和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深入的理解与独特见解。

首句“三世如来尊顶法”,开篇即点明主题,强调了佛法在时间上的永恒性,以及佛陀作为法的尊贵象征。接下来,“覆藏深密碧螺寒”一句,以碧螺山的寒凉景象隐喻佛法的深奥与不易理解,暗示了修行者需要克服重重困难,才能领悟佛法的真谛。

“通身是眼自不见,擘面出头窥更难”两句,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将人比作“眼”,强调了人们往往因为自我局限而难以看到事物的本质,即使试图从侧面观察,也依然困难重重。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人类认知局限性的深刻洞察。

“四义仅能分肉髻,八还终恐隔花冠”则进一步探讨了佛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四义可能指的是佛教中的四种正见,而肉髻象征着修行者的成就。八还则可能指八正道,花冠则代表了修行的成果或境界。这两句表达了对佛法精微之处的探索和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复杂。

最后,“争如劈佛丹霞手,揭露从教觌体看”两句,以“劈佛丹霞手”为比喻,表达了诗人希望直接揭示佛法本质的愿望。这里的“劈佛”可能意味着打破常规思维,直击事物的核心,而“丹霞手”则可能象征着一种超凡脱俗的力量。诗人呼吁人们能够超越表象,直接洞察佛法的真谛,从而达到心灵的觉醒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独到理解和深邃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众生能够领悟佛法、实现精神自由的美好愿望。

作者介绍

释德洪
朝代:宋   生辰:1089

年十四,父母双亡,依三峰靘禅师为童子。哲宗元祐四年(1089),试经於东京天王寺,冒惠洪名得度为僧。四年后南归,依真净禅师於庐山归宗寺,随真净迁洪州石门。二十九岁始,游方东吴、衡山、金陵等地,住金陵清凉寺。冒名剃度事发,入狱一年,勒令返俗。后至东京,入丞相张商英、枢密郭天信门下,再得度,赐名宝觉圆明禅师。徽宗政和元年(1111),张、郭贬黜,亦受牵连,发配朱崖军(今海南三亚)。三年,得释。四年,返筠州,馆於荷塘寺。后又被诬以张怀素党系南昌狱百馀日,遇赦,归湘上南台。高宗建炎二年卒,年五十八。
猜你喜欢

将游茅山先寄道士张伯雨

借骑白鹤访茅君,琪树秋声隔夜闻。

料得山中张道士,开门先扫鹤巢云。

(0)

题鸦浴池

天池霹雳斧斤馀,天风万劫吹不枯。

白云石面化青雨,落日海眼翻金乌。

银河灵鹊渡夜影,月窟老兔时濡须。

太平海上锦袍客,跨鹤来看浴凤雏。

(0)

白翎雀

凄凄幽雀双白翎,飞飞只傍乌桓城。

平沙无树巢弗营,雌雄为乐相和鸣。

君不见旧日轻盈舞紫燕,鸳鸯锁老昭阳殿。

风暄芍药春可怜,露冷芙蓉秋莫怨。

(0)

谒诗

我梦神游入官府,少年掖翁出东庑。

傍人相指窃笑语,掖翁少年乃宗武。

须臾呼我傍檐楹,闻汝颇有能诗声。

奈何低首就驱役,更勿赴我诗坛盟。

惭惶趋出肩背缩,伥伥步绕山之麓。

忽闻笑语愕睨之,小桥流水环青竹。

仙人杂坐陈壶觞,举酒揖我邀我尝。

数杯万虑都不记,恍然寝室明晨光。

人生大抵如梦尔,梦饮陶陶寤犹喜。

益知饮酒可忘怀,市东走访刘夫子。

先生衰发不胜簪,研丹点句传青衿。

世缘消尽唯好饮,纵欲酌我囊无金。

元年建亥月,官有陈省杂。

尝欲醉先生,省杂岂苟合。

元年建亥月,官有吕咨议。

尝欲醉先生,咨议亦诚意。

阳月风日如春熙,梅花三两开南枝。

二官清要少公事,愿从先生一访之。

(0)

赠辽西李郡王

我本东丹八叶花,先生贤祖相林牙。

而今四海归王化,明月青天却一家。

(0)

乞扇

屈眴圆裁白玉盘,幽人自剪素琅玕。

全胜织女绞绡帕,高出湘妃玳瑁斑。

座上清风香细细,怀中明月净团团。

愿祈数柄分居士,颠倒阴阳九夏寒。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谢朓 李端 黄道周 葛立方 康海 林景熙 寇准 厉鹗 陈基 陈文蔚 沈曾植 项鸿祚 石介 陈允平 马祖常 袁凯 汤显祖 卢照邻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