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天风过此中,百蛮烟瘴埽除空。
华阳白鹿徒多景,争及光明一窍功。
万里天风过此中,百蛮烟瘴埽除空。
华阳白鹿徒多景,争及光明一窍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韩雍在明朝游历风洞时的景象。首句"万里天风过此中"展现了风洞所在之地广阔无垠,风势浩荡,仿佛穿越万里的天空之风在此汇聚。接下来的"百蛮烟瘴埽除空"则寓言性地表达了风的力量,它扫清了周围的烟雾瘴气,象征着净化和开化之意。
诗人接着将自然景观与哲理思考相结合,通过"华阳白鹿徒多景",将风洞中的美景与传说中的仙鹿相比,暗示尽管自然景色优美,但不及"光明一窍功"。这里的"光明一窍功"可能暗指风洞中透出的自然光亮,也可能象征着智慧或内心的洞察力,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觉醒和提升。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游历风洞为背景,既赞美了自然的壮丽,又寓含了对内心世界的追求和对智慧的崇尚,体现了明代文人墨客常有的山水诗中融入哲理的特点。
阖闾古城城北东,昆山迤逦盘苍龙。
天星之精下融结,其中有石皆玲珑。
山农穿山若鲮鲤,雄椎怒击雷光起。
木精土性莫敢私,蚁垤蜂窠差足拟。
三吴主人欣得之,保抱护惜犹婴儿。
剔抉泥沙出奇骨,洗濯烟雾生神姿。
建昌花瓷培宿土,徂徕稚松沐新雨。
却穿月窦出云凹,山鬼髑髅毛发竖。
题书寄远情可知,结交岁晚心勿移。
一卷自有丘壑意,百折不受冰霜欺。
终朝坐对兀若痴,茯苓琥珀生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