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酬秋塘古诗之惠》
《酬秋塘古诗之惠》全文
宋 / 释居简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乡来小朵烟苍苍,乌纱瘦策寻初凉。

囊封借月留云章,朗吟响答山琅琅。

寥寥十载遥相望,尺书不得鸿雁将。

朅来屡分读书床,残编断柬杂朱黄。

梅花楮帐芙蓉裳,书传腾馥掩众芳。

前日破雨破竹窗,勃窣倒屣成踉跄。

寒暄一语不暇吐,望之岿然鲁灵光。

郊寒岂复疗岛瘦,齐大叵堪容楚狂。

亭亭雪茸未下榻,采采霜荠先盈筐。

长歌烂烂古锦段,十诗亹亹秋圃场。

离骚大雅得祖述,夜光明月相抵当。

不贻它人乃见及,三咽十袭藏缄箱。

藿葵䫲颔欠琼玖,谁羹甘露医沧浪。

车轮裹蒲碾云汉,为我举手瓢天浆。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居简所作的《酬秋塘古诗之惠》。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秋塘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文学艺术的共同追求。

首句“乡来小朵烟苍苍”,以烟雾缭绕的小景起笔,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乌纱瘦策寻初凉”一句,通过穿戴和行装的描写,暗示了诗人的文人形象及其对清幽环境的向往。

“囊封借月留云章,朗吟响答山琅琅”两句,展现了诗人夜晚借月光读书的情景,朗朗的吟诵声回荡在山间,充满了诗意与宁静。接下来,“寥寥十载遥相望,尺书不得鸿雁将”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多年不见的思念之情,虽有书信往来,却难以传递心中的深情。

“朅来屡分读书床,残编断柬杂朱黄”描述了诗人与友人在读书时的亲密交流,书籍的残页与朱红色的字迹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学术探讨的氛围。“梅花楮帐芙蓉裳,书传腾馥掩众芳”则以梅花、楮纸、芙蓉衣裳等意象,象征高洁的品质与文学艺术的芬芳,强调了诗人的审美情趣。

“前日破雨破竹窗,勃窣倒屣成踉跄”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恶劣天气中仍坚持会面的情景,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寒暄一语不暇吐,望之岿然鲁灵光”则赞美了友人如鲁灵光般稳重的形象,即使在寒风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坚定。

“郊寒岂复疗岛瘦,齐大叵堪容楚狂”运用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才华的赞赏,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亭亭雪茸未下榻,采采霜荠先盈筐”以雪茸和霜荠的生长比喻友情的纯洁与持久。

“长歌烂烂古锦段,十诗亹亹秋圃场”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共同创作诗歌的场景,长歌与短诗交织,充满激情与收获。“离骚大雅得祖述,夜光明月相抵当”引用古代文学作品,表达了对传统文学的继承与创新。

最后,“不贻它人乃见及,三咽十袭藏缄箱”表达了诗人珍视这份友情与文学创作的成果,愿意与知音共享。“藿葵䫲颔欠琼玖,谁羹甘露医沧浪”以自然界的植物和甘露比喻友情的滋养与心灵的慰藉。“车轮裹蒲碾云汉,为我举手瓢天浆”则是诗人想象中的情景,表达对友情与艺术追求的无限向往。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间的深厚情谊,也体现了其对文学艺术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作者介绍

释居简
朝代:宋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
猜你喜欢

鸣琴

幽谷香风吹紫兰,月明泉上发哀弹。

猿猱不语魍魉避,一夜空山孤鹤寒。

(0)

杏林图

董君遁世士,高居庐阜山。

神方传肘后,丹杏满林间。

采药猿持钁,看书虎抱关。

画图留好事,遗韵邈难扳。

(0)

次危大参韵送相德谦之台州别驾

一上沧溟万里船,便朝金阙九重天。

远臣艰棘曾身践,圣主哀怜有旨传。

别驾之官台宿近,长安举首日华边。

故人珍重文章在,报政行看不负贤。

(0)

西江月.水仙

素女乍离绮阁,水晶帘动微霜。幽情未肯便分香。

怕见桃花红浪。粉蕊含嗔抱喜,怕它蝶乱蜂忙。

一枝清瘦玉初妆。不许何郎窥望。

(0)

浣溪纱·其十

何事行人最断肠。新春催破舞衣裳。

阮郎才去嫁刘郎。

蜡烛有心还惜别,寒衣未寄莫飞霜。

人间百事不思量。

(0)

玲珑玉.中秋夜月

万里秋容,早收尽、堕粉遗簪。

香分桂殿,吹笙院落沉沉。

结就玲珑片玉,便一年常见,何似如今。

花阴,照晶帘、波影浅深。

为念年年玉斧,问可能修得,离恨千寻。

碧海青天,累嫦娥、夜夜关心。

怜他陈瓜列果,有多少、痴儿呆女,下拜沉吟。

且长饮,取冰壸、清露自斟。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赵葵 潘尼 谢道韫 武则天 杭世骏 杨素 端方 陈尧佐 崔国辅 李治 黄巢 赵时春 方文 华幼武 包世臣 赵雍 王实甫 谢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