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迤逦至香山,隔畅春园廿里间。
返跸问安宜及早,驻旌过午暂偷閒。
虽然芳景还迟待,何必幽岩不可攀。
况是诗篇需补足,个中拙速我犹闲。
山行迤逦至香山,隔畅春园廿里间。
返跸问安宜及早,驻旌过午暂偷閒。
虽然芳景还迟待,何必幽岩不可攀。
况是诗篇需补足,个中拙速我犹闲。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香山静宜园的游历与感悟。首句“山行迤逦至香山”,以平缓的笔调描绘了从畅春园到香山的行进过程,展现了旅途的悠长与景色的变换。接着,“隔畅春园廿里间”一句,点明了行程的距离,同时也暗示了沿途风景的丰富。
“返跸问安宜及早,驻旌过午暂偷閒”两句,体现了皇帝对家人的关心与对政务的重视。他希望能在合适的时间返回,问候家人,并在午后稍作休息,展现了其作为君主与家庭成员的双重身份和责任感。
“虽然芳景还迟待,何必幽岩不可攀”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探索精神。即使美景未至,也不必因此而放弃攀登幽岩,强调了面对自然时的积极态度和不畏艰难的决心。
最后,“况是诗篇需补足,个中拙速我犹闲”两句,既是对诗歌创作的感慨,也是对个人心境的描述。即便在匆忙之中,也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从容,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修养和豁达的人生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乾隆皇帝的皇家气派和对自然的热爱,也体现了其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诗人成功地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