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范义庄北上》
《送范义庄北上》全文
明 / 郑文康   形式: 古风

元昊有事日,尊公在西陲。

有谋者三人,负气不受羁。

薄游塞上观,经略能自期。

长啸示已志,赋就崆峒诗。

欲献耻自售,不献无由知。

于焉砻大石,铁笔写其词。

壮夫拽以行,三人哭相随。

尊公忽有闻,惊问何其奇。

召之与相见,欲用还踌躇。

一人虽肯留,两人竟西驰。

尊公恐失士,亟令急骑追。

追之不复返,昊也倚为师。

家属在随州,官司重羁縻。

一朝遣间谍,矫诏来释之。

作乐笑迎去,吾曹被其绐。

连兵十余年,职此两人为。

兹事载杂籍,将信还将疑。

君行遇西士,为我问当时。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明朝时期,范义庄北上时的复杂情势和背后的故事。诗中充满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物命运的感慨。

首先,诗开篇即点明了背景,元昊(此处指代辽金元等北方政权)兴兵之时,范义庄的祖父正驻守在西部边疆。这不仅揭示了故事发生的时空背景,也暗示了范家与边防事务的紧密联系。

接着,诗人描述了范义庄在边塞的游历经历,他不仅观察边防形势,更有着自己的战略构想。长啸示志,赋诗崆峒,展现了范义庄的豪情壮志和对边防事业的热忱。然而,他面对献策与否的抉择,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尊重和对权力的审慎态度。

诗中提到的“大石”和“铁笔”,象征着范义庄的决心和意志,他决心将自己的理念和策略刻印在历史的石碑上。这一细节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感,也强化了范义庄作为一位坚定的边防将领的形象。

随后,诗中描绘了范义庄与祖父的互动,祖父的惊讶、询问、犹豫以及最终的决定,反映了家族内部对于范义庄战略的考量和情感的纠葛。特别是当祖父得知范义庄的两位同僚选择西驰,而范义庄却留在身边时,表现出了对人才的珍视和对忠诚的重视。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家属在随州,官司重羁縻”一句,揭示了范义庄家庭生活的另一面,以及官府对他及其家族的复杂关系。这不仅增加了故事的深度,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人际关系的微妙性。

最后,诗中提到范义庄北上的途中遇到了西士,并请求对方询问当时的情况,这一情节既是对历史真相的探寻,也是对范义庄北上行动意义的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范义庄及其家族在边防事务中的角色、决策过程以及个人情感的复杂交织,同时也反映了明代边防政策和社会环境的多维面貌。

作者介绍

郑文康
朝代:明   字:时乂   号:介庵   籍贯:苏州府昆山   生辰:1413—1465

(1413—1465)苏州府昆山人,字时乂,号介庵。正统十三年进士。观政大理寺,寻因疾归。父母相继亡故后,绝意仕进,专心经史。好为诗文。有《平桥集》。
猜你喜欢

三月二日同明叔过从礼观牡丹

新晴唤我出,负郭看花来。

窈窕栏槛入,咄嗟尊俎开。

嫣然同午醉,老矣怕春催。

身羡双飞蝶,翩翩去却回。

(0)

十一日简王进之

晓枕闻檐溜,閒筇立寺门。

宿酲连卯酒,幽趣落无言。

山色丹青湿,梅花璧玉温。

谁能此乘兴,风味昔人存。

(0)

魏昭父惠新刻李西台诸公帖二首·其一

墨妙初闻探锦囊,刻成愈觉烂生光。

登登打就分来处,雨合新篁夏日凉。

(0)

登县楼有感二首·其一

一水中分南北市,插天蒙末有佳山。

太平官府元无事,聊放衰翁一日閒。

(0)

斯远兄入城见使君郎中且谒尚书韩先生提属李丈题诗以赠四首·其三

永嘉别驾从渠说,为说钱晁好夙通。

聊以吾云卜吾子,傥贤吾亦出蒿蓬。

(0)

呈潘潭州十首·其三

梅花初出炯如冰,未许馀花似我能。

太息天公不加意,放教风雨苦侵陵。

(0)
诗词分类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诗人
丁敬 包拯 范晔 屈复 洪升 慧远 丁日昌 钱俶 徐淑 萧泰来 张志和 神秀 薛昭蕴 韩崶 刘绘 陈克家 端木国瑚 朱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