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金公两字,何物唤作金孙。
寻枝寻叶必知根,无智便乃心昏。
若用凡铅为体,都来少魄无魂。
水银渐结必难存,秘诀要处谁论。
听说金公两字,何物唤作金孙。
寻枝寻叶必知根,无智便乃心昏。
若用凡铅为体,都来少魄无魂。
水银渐结必难存,秘诀要处谁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吕岩所作的《西江月》系列之三,通过隐晦的比喻和象征手法,探讨了关于修炼与智慧的主题。
首句“听说金公两字”,以“金公”暗喻修炼中的核心元素或目标,引出对修炼过程的思考。接着,“何物唤作金孙”则进一步深化这一主题,暗示在追求“金”的过程中,需要找到正确的路径和方法。
“寻枝寻叶必知根,无智便乃心昏”两句,强调了寻找事物本质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缺乏智慧会导致迷失方向。这里“根”象征着事物的根本或本质,而“无智”则代表了无知或不明智的行为。
“若用凡铅为体,都来少魄无魂”将修炼的过程与物质世界相联系,以“凡铅”比喻低劣的材料,暗示如果基础不正确,整个修炼过程将失去意义。“少魄无魂”则形象地描绘了缺乏精神指引的状态,强调了精神层面的重要性。
最后,“水银渐结必难存,秘诀要处谁论”两句,以水银的凝聚为例,说明修炼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同时,提出“秘诀要处谁论”的疑问,暗示了修炼之道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以及寻求真正指导的必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修炼过程的隐喻和象征,探讨了智慧、本质、精神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以及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