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法是心光,诸缘唯性晓。
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心无形影,对缘即照。
万法是心光,诸缘唯性晓。
本无迷悟人,只要今日了。心无形影,对缘即照。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正觉所作的偈语,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佛教中关于心性和觉悟的哲学观点。"万法是心光",意味着世间万物皆源于内心之光,反映出佛教认为一切现象皆由心识所生的观念。"诸缘唯性晓",强调了缘起性空的理念,即万事万物的产生都是因缘和合的结果,而其真实性在于人的本性之中。
"本无迷悟人",表达了佛教中众生平等、人人皆有佛性的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具备内在的觉悟潜能,并非只有少数人才能开悟。"只要今日了",则鼓励人们把握当下,即时修行,实现内心的解脱与觉悟。
"心无形影,对缘即照",进一步说明心无固定形态,不受外在事物影响,当与外界事物相接时,内心自然能够明了照见。整体来看,这首诗寓教于简练的诗句中,引导读者体悟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要义。
丘郎一官一再左,手版三投三不可。
进退艰如踯躅羊,功名涩似威蕤琐。
忆昔与子初结欢,觞咏浣韨章江干。
别来忽下阆中命,五马重歌蜀道难。
阆中君家旧治域,父子分符如画一。
耆旧摩挲去后碑,少年捃拾毛中迹。
纵有诗名天地间,那能相见一开颜。
我擅秦声君楚舞,醉望城头千仞山。
君当强仕不得意,我尚沉冥未知止。
与君各自斗身强,四十头颅已如此。
灵峰七十二,一一相为通。
峰下结竹龙,云中响楠虫。
相接梁柱飞,各显班倕工。
触首入云清,下界犹丹空。
木难饰阶砌,璠玙雕房栊。
阿阁栖凤凰,仙阙标芙蓉。
金蕙落萧萧,石梁翼飞虹。
珍木集丹地,扶疏罗修桐。
修桐碧玉柯,春阳发萌茸。
紫茎光陆离,绿叶纷青葱。
爱此饮飧食,驻颜游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