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将生死视如来,要看莲花火里开。
勘到灰飞烟灭处,涅槃不是涅槃台。
莫将生死视如来,要看莲花火里开。
勘到灰飞烟灭处,涅槃不是涅槃台。
这首诗以佛教禅宗的观念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死和涅槃的独特理解。"莫将生死视如来",诗人劝诫人们不应过于执着于生死之事,认为这些都是如来(佛)所示的幻象。"要看莲花火里开",莲花象征着佛教中的清净与觉悟,此处意指在生死的火焰中寻求真我解脱。
"勘到灰飞烟灭处",进一步强调了生死无常,一切皆会消亡,连同个体的存在。"涅槃不是涅槃台",这里的涅槃并非指世俗理解的彼岸乐园,而是超越生死的境界,它并非一个具体的地点,而是一种内心的觉悟和解脱。
整首诗通过比喻和禅宗的语言,引导读者超越生死的束缚,直指心灵的涅槃,体现了宋末元初时期禅宗诗人的哲学思考。
霜皮围四十,水击黑三千。
……山河归整顿,天地入陶甄。
……但存忠贯日,未问写凌烟。
……远吸金茎露,高攀玉井莲。
……风度优囊笏,恩光绕赐鞭。
……李唐光夹日,炎汉赫中天。
……共承天柱折,独斡斗杓旋。
……怀古歌鸿雁,伤今拜杜鹃。
……王气周旋内,胡尘笑语边。
……浮云开斥堠,飞鸟避戈鋋。
……蜀道开天险,雄誇亿万年。
停空蟠瑞气,盖代出真贤。
……国多艰难尽,公归早晚遄。
愿为元结颂,磨石待高镌。
天边叠巘云涛外,南人启齿北人怪。
给事笔力鼎可扛,九鼎初如一毛细。
曲肱左省清梦馀,长江拍拍天一隅。
后车聊载高阳徒,行复持被承明庐。
即今司业谁姓苏,还能办人酒钱无。
生憎枯槁屈大夫,金盘鲙缕日可须。
公也慎莫言归欤,美姿要作凌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