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磴下欲尽,松林新径开。
黑云何处雨,时过帽山来。
石磴下欲尽,松林新径开。
黑云何处雨,时过帽山来。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古老的石阶之下,石阶蜿蜒通往松林深处,给人一种幽深宁静的感觉。新辟的小径引领着诗人前行,暗示着探索与发现的乐趣。突然间,乌云蔽日,黑云压境,预示着一场雨即将来临。诗人巧妙地通过"何处雨"设问,引发读者对雨源的好奇,而"时过帽山来"则让人想象雨点如戴帽之客,不疾不徐地从远处的帽山飘然而至,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诗意。
廖大圭的这首《行松林中雨欲至》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林雨前景象,寓情于景,既展示了自然之美,又流露出诗人闲适的心境和对大自然的亲近之情。
木兰楫,沙棠舟,朝朝江上娱清游。
王郎艳福几生修,如花美眷花犹羞。
美人赢得花为字,桃叶桃根自妩媚。
一自春波照影来,至今水比胭脂腻。
秦淮渡口春水香,朝丝暮管乐未央。
船娘怕唱王郎曲,唱到王郎欲断肠。
王郎当日来官渡,为送美人过江去,闻道红楼是妾家。
烟波渺渺无寻处,空自流连水一涯,美人今复化桃花。
桃花犹有伤春恨,似恨当年别绪赊。
君不见长板桥头青溪曲,两两鸳鸯时出浴。
不识人间离别愁,一生长共花房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