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深冲照广,业阐清化玄。
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
船湛轻帷蔼,磬转芳风旋。
卷辔栖道树,方津棹法舷。
归兴凭大造,昭途良易筌。
念深冲照广,业阐清化玄。
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
船湛轻帷蔼,磬转芳风旋。
卷辔栖道树,方津棹法舷。
归兴凭大造,昭途良易筌。
这段文字出自南北朝时期诗人谢朓的作品《奉和随王殿下诗十六首(其六)》。从鉴赏角度来看,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皇帝出行、接受教育与颁布教化的场景。
“念深冲照广,业阐清化玄。”这两句表达了皇帝对国家大事的深思熟虑,以及他治理国家的能力能够使得国家政事明晰而又神秘莫测。
“端仪穆金殿,敷教藻琼筵。”这里描述的是皇帝在华丽的宫殿中接受教育和传授教诲的情景。金殿象征着皇权的尊贵,而“敷教”则显示出皇帝对文化知识的重视。
“船湛轻帷蔼,磬转芳风旋。”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行进中的场景,可能是皇帝乘船巡游的情形。轻薄的船帐在微风中飘动,带来一阵阵清新的香气。
“卷辔栖道树,方津棹法舷。”这里则描写了皇帝停泊的场景,可能是在河岸边或是某个港口。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绘,强调了和谐与平静。
“归兴凭大造,昭途良易筌。”最后两句表达了皇帝返回都城时的心情,以及他对于治国安邦之道的自信。这里的“大造”可能指的是国家的建设或是重大工程,而“昭途”则象征着一条通往光明未来的道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皇帝活动场景的描绘,展现了古代中国对君主文化和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安定与发展的美好愿望。
一星就起海隅傍,县弩前驱过射阳。
行见斯民无重困,坐令吾道有馀光。
簿书不碍诗人笔,猿鸟常窥使者章。
谈笑自然群吏肃,何须酒后次公狂。
登高回首,叹山河国破,于今何有。
台上金仙空已去,零落逋梅苏柳。
双塔飞云,六桥流水,风景还依旧。
凤笙龙管,何人肠断重奏。
闻道凝碧池边,宫槐叶落,舞马衔杯酒。
旧恨春风吹不断,新恨重重还又。
燕子楼高,乐昌镜远,人比花枝瘦。
伤情万感,暗沾啼血襟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