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齧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淮阔州多忽有村,棘篱疏败谩为门。
寒鸡得食自呼伴,老叟无衣犹抱孙。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齧只危根。
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小村》,描绘了一个荒凉而朴素的小村庄景象。首句“淮阔州多忽有村”,以宽阔的淮河和众多的州县背景,突显了小村的偏远与意外之感。接下来的“棘篱疏败谩为门”写出了村庄的简陋,篱笆破败,仅能勉强作为门户。
“寒鸡得食自呼伴”通过寒鸡觅食的生动画面,展现了乡村生活的艰辛,即使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也需自给自足。“老叟无衣犹抱孙”则揭示了村民的贫困,老人衣衫单薄仍需怀抱孙子,亲情成为生活的一丝温暖。
“野艇鸟翘唯断缆,枯桑水齧只危根”进一步描绘了环境的荒凉,野艇无人照料,只剩断缆,枯桑被水侵蚀,仅存危殆的根部。这些细节刻画出小村的衰败和生存的艰难。
最后两句“嗟哉生计一如此,谬入王民版籍论”表达了诗人对村民生活状况的感慨,感叹这样的生计竟被认为是朝廷户籍中的“王民”,流露出对底层民众命运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整体来看,梅尧臣的《小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贫穷落后的乡村图景,寓含着深沉的社会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