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研磨穿志未伸,也叨朝迹也临民。
九关犹记钧天梦,一舸重寻湘水春。
自笑装怀多倥偬,从知满腹欠精神。
调高郢曲终难和,羞杀歈歌籋后尘。
铁研磨穿志未伸,也叨朝迹也临民。
九关犹记钧天梦,一舸重寻湘水春。
自笑装怀多倥偬,从知满腹欠精神。
调高郢曲终难和,羞杀歈歌籋后尘。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史弥宁的作品,名为《和潘帱干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未能实现的哀叹,以及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怀念。
"铁研磨穿志未伸" 表示诗人心中的抱负和理想虽然受到压制,但依然坚持不懈,希望能够有所作为。"也叨朝迹也临民" 暗示诗人的关注点在于国家大事与民间疾苦。
"九关犹记钧天梦" 这一句带有一丝神秘色彩,可能是指诗人对于往昔某些重大事件的回忆,这些事件如同封锁的天门一般难以触及。"一舸重寻湘水春" 则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追求和怀念,"一舸" 指独自驾着小船,"重寻" 强调了再次寻找的意味。
"自笑装怀多倥偬" 诗人自嘲自己的抱负过于宏大,而现实中却难以实现。"从知满腹欠精神" 则揭示出诗人内心的不甘平庸,希望能有所作为,但又感到自己能力不足。
"调高郢曲终难和" 这里"调高" 可能是指音乐或文学作品中的高潮部分,而"郢曲" 是古代的一种乐曲,"终难和" 表示即使是在艺术创作上,也很难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最后一句"羞杀歈歌籋后尘" 中的"歈歌" 通常指的是结束或完成一首诗歌,而"籋后尘" 则可能是比喻用语,表示将过去的瑕疵和不足埋藏起来,不愿再提。
整体来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于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心路历程,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艺术创作上的自我挑战。
我昔居陇亩,荷锄事躬耕。
抱膝吟梁父,而遗十载名。
谷云遇长风,吹之入太清。
雨露承恩泽,日月回光荣。
衔环徒虚报,素餐空愧情。
朅来识夫子,卓荦南中英。
手握明月珠,鸿飞入冥冥。
禾黍满近畴,青山对前楹。
独坐阅遗编,心与前贤并。
大略陋章句,高谈鄙纵横。
兴来发商歌,金石扬遗声。
傅子怀巨川,谢公济苍生。
功成倘相见,携手凌蓬瀛。
郡侯轩子名东白,邀我题诗写胸臆。
自言曾客京华东,惯识东方五更色。
天上鸡人唱晓筹,青宫问寝当龙楼。
午门万户启金钥,宵衣圣主思嘉猷。
左右衣冠尽台辅,献纳论思出肝脯。
螭头不动香烟高,虾须渐捲晨光吐。
太学读书灯火深,承恩作簿花溪浔。
九重尧舜尚忧惕,承流宣化当劳心。
残月辉辉太白闪,鸡声三唱更五点。
夜如何其夜向晨,面视东方色容俨。
东方未白思明光,东方既白瞻扶桑。
有时颠倒衣与裳,簿书期会亦琴堂。
坡仙赤壁曾题赋,亦有当年东白句。
枕籍舟中何足论,岂似君家所扁之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