淹淹梅雨后,卑湿用楼居。
有地俱成稼,无人不读书。
香多吸老酒,鲜极破黄鱼。
顿顿新粳饭,先将赋税除。
淹淹梅雨后,卑湿用楼居。
有地俱成稼,无人不读书。
香多吸老酒,鲜极破黄鱼。
顿顿新粳饭,先将赋税除。
这首诗描绘了宁波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与生活风貌。诗人吕时臣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首句“淹淹梅雨后,卑湿用楼居”,开篇即点明了宁波多雨潮湿的气候特点,人们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选择在高处建楼居住,既避潮湿又防洪水,体现了宁波人民的智慧与适应力。
接着,“有地俱成稼,无人不读书”两句,描绘了宁波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文化教育的繁荣景象。无论贫富,无论男女,都能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同时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体现了宁波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
“香多吸老酒,鲜极破黄鱼”则通过饮食描写,展现了宁波丰富的海鲜资源和独特的饮食文化。宁波地处沿海,海鲜丰富,人们以新鲜的黄鱼为食材,佐以老酒,享受美食带来的乐趣,同时也体现了宁波人对生活的品味和享受。
最后,“顿顿新粳饭,先将赋税除”一句,既反映了宁波地区农业生产的丰收,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实际考量。每日餐桌上都是新煮的粳米饭,而首先解决的是赋税问题,这不仅体现了宁波人的勤劳与节俭,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状况下人们对于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流露,展现了宁波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文化教育以及日常生活风貌,是一幅生动的宁波风情画卷。
众客喧哗发酒狂,逡巡密雪自飞扬。
莫嫌作赋无枚叟,且喜延宾有孝王。
雪花如掌堕阶除,剧饮时看卧酒壶。
半夜琼瑶深没膝,欲归迷路肯留无。
竹裹茅庵雪覆檐,炉香蔼蔼著蒲帘。
欲求初祖安心法,笑我醺然已半酣。
新竹依墙未出寻,墙东桃李却成林。
池塘草长初饶梦,村落莺啼瞧心。
江满船头朝欲转,泥融屐齿莫尤深。
闭门怜子成书癖,试买村醪相伴斟。
眼看东邻五亩花,茅檐竹户野人家。
过墙每欲随飞蝶,归舍谁怜已莫鸦。
幽客偶来成晚饭,野僧何日寄新茶。
三年气味长如此,归计迟迟也自嘉。
北园春草径微微,未用频教翦棘茨。
蜂阵纷纷初养蜜,莺巢浅浅欲生儿。
客情流水兼山远,归梦游丝向日迟。
懒病相将浑欲惯,赖君索我强裁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