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
拜表出时传七刻,排班衙日有三公。
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
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
拜表出时传七刻,排班衙日有三公。
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
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官员在洛阳宫中执掌职务的场景,表达了对其权力和地位的赞誉。开篇“除官东守洛阳宫”即设定了人物的地位与所处的环境,“恩比藩方任更雄”则强调了这位官员在政治上不仅拥有重要职责,而且手中握有的权力非同小可。
“拜表出时传七刻,排班衙日有三公”一句通过具体细节展现了朝廷的规章制度,以及官员们严格遵守这些规定的情况。这不仅是对官方仪式的一种描绘,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秩序井然、组织严密的一面。
“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则进一步描写了洛阳宫的威严与宏伟,以及它与外界相隔绝的特点。"旌旗"指的是官府前的旗帜,这里的"严重"形容词突出了其庄严肃穆的气氛。同时,"庭宇清深接禁中"则表现出宫廷内外的分隔和神秘感。
最后两句“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转而表达了诗人对于洛阳一带山川景色之美的赞赏,以及在这些自然风光中寻找灵感、写作诗歌的情趣。"朝朝闲望"表现出诗人日复一日地享受着这种宁静与美好的情境,而“与谁同”则留下了一丝寂寞和对知音的渴望。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洛阳宫中官员生活的描写,展现了唐代政治生活的一隅,同时也蕴含着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赏以及个人情感的抒发。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