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老惟高枕,经秋不到城。
孤吟来鸟雀,万事掩柴荆。
野旷浮云色,庭虚落叶声。
秪应邻叟过,共话薜萝情。
垂老惟高枕,经秋不到城。
孤吟来鸟雀,万事掩柴荆。
野旷浮云色,庭虚落叶声。
秪应邻叟过,共话薜萝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年迈者在深秋时节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情感。诗人以“垂老惟高枕”开篇,点明了主人公年事已高,只能通过高枕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慰,暗示出一种岁月流逝、人生迟暮的感慨。
接着,“经秋不到城”一句,进一步强调了主人公远离尘嚣、隐居乡间的现状。秋天的季节更替,似乎也象征着主人公心境的淡泊与超脱。接下来的“孤吟来鸟雀,万事掩柴荆”,则通过自然界的鸟鸣与闭门自守的生活状态,展现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对世事的淡然态度。
“野旷浮云色,庭虚落叶声”两句,运用了典型的山水田园诗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空旷而静谧的秋日景象。浮云与落叶,既是自然界的元素,也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象征着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无常。
最后,“秪应邻叟过,共话薜萝情”表达了诗人与邻人交往的情景,虽然生活简朴,但通过与邻人的交谈,找到了心灵的慰藉和共鸣。这里的“薜萝情”,可能指的是隐士生活中的闲适与自在,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主人公在晚年追求内心平静、远离尘嚣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自然与人际交往中找到的精神寄托。
昔我未识君,谓君贵介士。
顾念烟萝人,所好或非是。
晋接杯酒间,乃知同调耳。
大篇捆载来,琳琅诗满纸。
猥云加斧斤,予则岂敢尔。
题诗卷之端,畅谈诗中旨。
觞咏既往还,情好两不訾。
方谓翰墨缘,此乐终无涘。
岂意故人身,去似东流水。
叹息隔平生,悲歌安能已。
咸丰方十载,天意肃严霜。
晋陵藉寇兵,古苏赍盗粮。
大吏如小儿,奔走何猖狂。
我民遭荼毒,奋起呼彼苍。
戈矛修同仇,畎亩而戎行。
孱弱心不齐,复无万夫望。
堤防一以溃,横流曰汤汤。
白骨多于草,存者走且僵。
孟秋及季月,乃得返草堂。
我身无完衣,我室无完墙。
黄卷多泥土,白屋皆慢藏。
何以为生理,默默心悲伤。
尚书卓荦人中龙,尚书生小命困穷。
少孤复遭兵革变,避兵智得如冥鸿。
旧居书券酬子钱,鹊巢鸠居如秋蓬。
夏夕高堂苦不寐,插竹覆纸驱蚊虫。
奇荒日食米三合,杂以菜根糠覆犹难充。
弱冠砚田稍自得,楚江吊古欢游踪。
顑颔复除学籍名,颓然徵逐惟村农。
逋粮追索无生理,得免犹疑睡梦中。
张禄易名屡就试,逐客几从泺水逝。
颠连十载长安道,苦历人生未有事。
松柏终见岁寒姿,冰霜历尽能安之。
岂知十载青云路,已是集成一品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