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山仁智乐斯兼,智朗仁圆体物拈。
试看波心峰影印,至流动处至澄恬。
水山仁智乐斯兼,智朗仁圆体物拈。
试看波心峰影印,至流动处至澄恬。
这首诗由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圆朗斋》。诗中以山水为喻,巧妙地融入了“仁”与“智”的哲学思想。首句“水山仁智乐斯兼”,描绘了山水之间蕴含着仁爱与智慧的和谐之美,山水之乐包含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和欣赏。次句“智朗仁圆体物拈”,进一步阐述了智慧的光明与仁爱的圆满,通过观察万物来体现这种内在的和谐与统一。
后两句“试看波心峰影印,至流动处至澄恬”,则以动态与静态的对比,展现了宇宙间动静相生、和谐统一的哲理。波心的波动与峰影的静止,共同构成了生动的画面,暗示了在看似对立的事物中存在着深刻的联系和平衡。这里的“至流动处至澄恬”,既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也是对内心状态的隐喻,表达了在不断变化中寻求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山水的意象,巧妙地融合了哲学思考与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宇宙和谐、仁智并重的深刻理解与追求。
无心学隐沦,此去向吴津。
千古是非地,一灯烟雨村。
烽尘连楚戍,榆柳隔淮春。
别后新吟句,何人可共论。
久雨初晴睡正长,春蛙鸣遍旧池塘。
小亭寂寞斜阳里,一阵东风过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