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虾蟆泉》
《过虾蟆泉》全文
宋 / 袁说友   形式: 古风

平生一壑清濯裳,爱泉谨护如堤防。

酌饮爰至虾蟆涪,水经第四源流长。

天教神禹使壬甲,幻得蟾蜍半山压。

建瓴泻出沆瀣清,底事汗流犹背浃。

惠山车马松江舟,两泉寒冽天下求。

不知此水更奇品,世间实处多名浮。

(0)
翻译
一生都爱那清澈的溪谷,像爱护堤防般呵护泉水。
我曾在虾蟆滩和涪江边畅饮,那是长江源头的第四道支流。
上天让神禹治理这里,借得月宫之力,让蟾蜍镇守半山。
泉水从高处倾泻而下,如同银河倒挂,为何我却汗流浃背?
惠山的车马、松江的舟楫,人们纷纷来寻这冷冽的双泉。
这水难道还有更奇特之处?世间名泉众多,它实属罕见。
注释
壑:山谷。
濯裳:洗涤衣物。
酌饮:慢慢饮用。
虾蟆涪:地名, 涪江上游的一段。
壬甲:古代干支之一,象征神力。
蟾蜍:神话中的月亮生物。
建瓴:比喻水流势如倾倒瓶中的水。
沆瀣:自然界的露水。
惠山:无锡名胜。
松江:上海附近河流。
寒冽:寒冷刺骨。
奇品:奇异之物。
实处:真正的地方。
名浮:名声在外。
鉴赏

这首宋诗《过虾蟆泉》是袁说友所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虾蟆泉的景象。首句“平生一壑清濯裳”表达了诗人对泉水的喜爱,将其比作洗涤心灵的清澈之水。接下来,“爱泉谨护如堤防”体现了诗人对泉水的珍视和保护之情。

诗人饮泉至虾蟆涪,感叹其为“水经第四源流长”,暗示其源头深远,水质纯净。他将泉水与神话中的神禹和蟾蜍联系起来,赋予其神秘色彩,形象地描述了泉水从半山间流出的壮观场景。

“建瓴泻出沆瀣清”运用比喻,形容泉水犹如瓶口倾泻,清澈透明。然而,“底事汗流犹背浃”又让人疑惑,为何喝下这清凉之水,诗人反而感到背后出汗,可能暗指泉水的沁人心脾,让人心生凉意。

最后,诗人提到惠山和松江的名泉,强调虾蟆泉虽地处偏僻,但其寒冽清甜的水质却受到天下人的追捧,表达了对虾蟆泉独特品质的高度评价。整首诗寓情于景,展现了诗人对虾蟆泉的深深喜爱和对其价值的肯定。

作者介绍

袁说友
朝代:宋

(1140—1204)建宁建安人,流寓湖州,字起严,号东塘居士。孝宗隆兴元年进士。授溧阳主簿。历知池州、衢州、平江府,入为吏部尚书兼侍读。宁宗嘉泰三年,同知枢密院,进参知政事。罢以资政殿学士知镇江府。奉祠致仕。学问淹博,其疏奏多切时弊,诗文格调清新。任四川安抚使时,尝命属官辑蜀中诗文为《成都文类》。有《东塘集》。
猜你喜欢

森禅人持钵求颂

森罗万象本同根,个事虚通有化门。

历历当机元不爽,头头大用了无痕。

妙明田地传家祖,参饱丛林委子孙。

缘就归来墙面坐,秋空连水月黄昏。

(0)

送仝座主归上党·其二

觉海长鲸作蜕翔,青天端以背磨光。

胸中浩浩吞云梦,眉际津津秀太行。

静榻每来成友语,孤筇它往咽人肠。

后将访我先传雁,为薙别来三径荒。

(0)

次韵真歇和尚圆觉经颂一十四首·其七清净慧菩萨章

觉了前前非处难,而今步步到长安。

色心㳷合无丝路,法性圆融没许般。

个事本来元脱洒,几人到此出颟顸。

妄亡起灭功成也,应笑风幡动刹竿。

(0)

赵学士求颂

身前身后独灵灵,一切如来出此经。

歇尽狂心便相见,水秋天净月亭亭。

(0)

偈颂一百零九首·其一○八

嗟末法,恶时世。谕之向上关,略不点头。

说及龙华会,何曾抽采。

但见需撒花索苗米,恼得头白,逼得面黄。

留香一钵饭,浑是皱眉粮。

今岁上供银未解,来年新底又催纲。

归堂快合休粮方。

(0)

偈颂一百零九首·其五十一

灌顶云收,峨眉月昼。

父翁一片肝肠,宛如生铁铸就。

弟应兄呼,全机漏逗。苏州菱,邵伯藕。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萧道成 徐浩 曹龙树 刘太真 淮南小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