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衡山阴,驱马几往还。
山色如故人,牧竖随马鞍。
俯伏长松下,清晨涕汍澜。
念昔初拱把,兹焉影团栾。
白云归何时,日月如转环。
矫首祝融峰,依前倚高寒。
于焉百感集,欲去良独难。
十年衡山阴,驱马几往还。
山色如故人,牧竖随马鞍。
俯伏长松下,清晨涕汍澜。
念昔初拱把,兹焉影团栾。
白云归何时,日月如转环。
矫首祝融峰,依前倚高寒。
于焉百感集,欲去良独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衡山十年的深刻记忆和复杂情感。"驱马几往还"透露出诗人对这片山川的频繁游历和深厚感情。"山色如故人"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座山的依恋之情,似乎这山就像久违的老朋友一般。"牧竖随马鞍"一句生动地描绘出牧童随着马儿在山间自由穿梭的景象。
"俯伏长松下,清晨涕汍澜"诗人在松树下低头沉思,早晨的露水滴落如同溪流,这里不仅写出了自然景色,也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念昔初拱把,兹焉影团栾"诗人回忆起过去与朋友们手牵手嬉戏的情景,如今却只能在这里徘徊,感慨万分。
"白云归何时,日月如转环"诗人仰望着天空中的白云,不禁思索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往复。"矫首祝融峰,依前倚高寒"则是诗人向着远处的融峰致敬,依旧如从前一样倾心于这片高冷而美丽的山川。
最后两句"于焉百感集,欲去良独难"表达了诗人在这里积累了太多的情感,要离开却又感到无比的困难和不舍。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世界以及对于过往记忆的珍视与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