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衡专美有商初,谁氏彷佛前规模。
汉末诸君愤城狐,外召绍卓为韩卢。
毒流三辅被京都,鈇锧至乃诛无须。
纷纭少定泪坞诛,诸君自名谷与孤。
海内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争驰驱。
孔明高卧南阳庐,视之过前初若无。
三顾幡然去枌榆,实类有莘彼丈夫。
玄德没地存孤雏,昏暗仅比曹丕奴。
扶之立国西南区,君臣内外靡咨吁。
兹事可直桐宫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何人欲并齐夷吾,是将鱼目方璠玙。
九原可作谁归与,呜呼斯人真起予。
阿衡专美有商初,谁氏彷佛前规模。
汉末诸君愤城狐,外召绍卓为韩卢。
毒流三辅被京都,鈇锧至乃诛无须。
纷纭少定泪坞诛,诸君自名谷与孤。
海内各各援鼓桴,才如粟毛争驰驱。
孔明高卧南阳庐,视之过前初若无。
三顾幡然去枌榆,实类有莘彼丈夫。
玄德没地存孤雏,昏暗仅比曹丕奴。
扶之立国西南区,君臣内外靡咨吁。
兹事可直桐宫居,孔明乃古阿衡徒。
何人欲并齐夷吾,是将鱼目方璠玙。
九原可作谁归与,呜呼斯人真起予。
这首诗名为《孔明》,作者陈长方是宋代的一位诗人。诗中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赞扬了他的智慧和忠诚。首句提到诸葛亮在商朝初期的阿衡角色,暗示其早年的贤能。接着,诗人将他与汉末群雄相比,指出他在乱世中的重要性,如同韩卢(猛犬)般勇猛。诗中描述了诸葛亮如何在动荡时期稳定局势,甚至在刘备死后仍辅佐幼主,犹如桐宫中的阿衡,地位崇高。
诗人特别强调了诸葛亮的隐逸与出山,将其比作有莘氏的丈夫,行事深思熟虑。同时,批评那些试图模仿诸葛亮却不如其者,比喻为混淆视听的鱼目与宝玉。最后,诗人感慨诸葛亮的英魂何处安息,表达了对这位伟大人物深深的敬仰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典故和比喻,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智谋和人格魅力,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