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殿东京倚绛霄,凿河通道气逾骄。
天垂帐幕秋临塞,月引笙箫夜度辽。
汴柳竟移龙舸缆,芜城空拍广陵潮。
吴公台下雷塘路,点点山萤照寂寥。
台殿东京倚绛霄,凿河通道气逾骄。
天垂帐幕秋临塞,月引笙箫夜度辽。
汴柳竟移龙舸缆,芜城空拍广陵潮。
吴公台下雷塘路,点点山萤照寂寥。
这首诗描绘了隋宫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淡淡的哀愁。首句“台殿东京倚绛霄,凿河通道气逾骄”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隋宫的宏伟壮观,宫殿高耸入云,仿佛与天相接,开凿的运河通道彰显了隋朝的强盛与骄傲。
接着,“天垂帐幕秋临塞,月引笙箫夜度辽”两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悲凉的氛围。秋天的夜晚,天幕低垂,仿佛是巨大的帐篷覆盖着边塞,月亮引领着乐声飘过辽阔的北方,暗示着时光的流逝和繁华背后的孤独。
“汴柳竟移龙舸缆,芜城空拍广陵潮”则进一步展现了隋宫的兴衰。汴柳见证了龙船的停泊,却也见证了王朝的衰败;芜城的空旷与广陵潮的拍打形成对比,象征着繁华与荒凉的交替,以及历史的无情。
最后,“吴公台下雷塘路,点点山萤照寂寥”以吴公台和雷塘路为背景,通过点点山萤的微光,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凄美的画面,暗示了隋宫昔日的辉煌已成过往,只剩下孤独与寂寞陪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隋宫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历史变迁中的繁华与落寞,以及对往昔荣光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