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秋·其三》
《感秋·其三》全文
宋 / 汪莘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阳]韵

行到篱边菊已黄,相逢不改旧时香。

自怜失意秋风后,犹为寒花一举觞。

(0)
鉴赏

这首诗《感秋(其三)》由宋代诗人汪莘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日的景象与诗人的情感。

首句“行到篱边菊已黄”,描绘了一幅秋日里菊花盛开的画面,黄色的花朵点缀在篱笆旁,展现出秋天特有的色彩与生机。菊花的开放不仅标志着季节的更替,也暗示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

次句“相逢不改旧时香”,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与菊花相遇,尽管时间流逝,但菊花的香气依旧如故,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时间流逝中不变之美的感慨。菊花的香气象征着一种永恒的精神品质,不受外界变化的影响。

第三句“自怜失意秋风后”,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秋天的凉风往往伴随着收获后的宁静与思考,但对于诗人来说,可能是对人生境遇的一种反思。这里的“失意”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叹,也可能包含了对社会、人生的普遍思考。

最后一句“犹为寒花一举觞”,则是诗人情感的升华。面对秋风中的寒花,诗人举起酒杯,以酒祭花,表达对自然之美的敬仰和对生命坚韧精神的颂扬。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豁达与洒脱,也寄托了他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日菊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坚韧精神的颂扬。诗中蕴含的哲理与情感,使得读者在欣赏的同时,也能引发对自己生活、情感乃至生命意义的深入思考。

作者介绍

汪莘
朝代:宋   字:叔耕   号:柳塘   籍贯:休宁(今属安徽)   生辰:1155~1227

汪莘(1155~1227)南宋诗人。字叔耕,号柳塘,休宁(今属安徽)人,布衣。隐居黄山,研究《周易》,旁及释、老。宋宁宗嘉定年间,他曾三次上书朝廷,陈述天变、人事、民穷、吏污等弊病,以及行师布阵的方法,没有得到答复。徐谊知建康时,想把他作为遁世隐士向朝廷荐举,但未能成功。晚年筑室柳溪,自号方壶居士,与朱熹友善。作品有《方壶存稿》 9卷,有明汪璨等刻本;又有《方壶集》4卷,有清雍正九年(1731)刻本。 
猜你喜欢

菩萨蛮弈棋私语迷藏弹琴读书潜窥秘戏·其十

蝉纱十幅围红玉。龟纹枕畔双鬟绿。银蒜镇垂垂。

含羞忍笑时。屏山金屈戌。女伴偷相觑。

明日画堂中。须防面发红。

(0)

无题·其二

祸水无情火伏光,赏真人属老披香。

妆成珠赐通宵白,浴罢金酬百饼黄。

宫婢貌难当万乘,玉环心不在三郎。

昭阳殿里熊皮席,绿发长迷赤凤裳。

(0)

游崆峒山·其二

扪薜攀萝捷似猱,上方能到敢辞劳。

象王世界三千大,鹏背扶摇九万高。

露气依稀成沆瀣,泉声宛转奏琅璈。

凭高不尽登临兴,怅望东南学舜号。

(0)

张医士杏林图

匡庐之山高几许,香炉峰入青云里。

云里仙家传姓张,直向峰头开草堂。

堂前杏林接原野,尽是居人为栽者。

东风吹春春不住,千树万树飞红雨。

红雨飞残碧玉枝,黄金子结何离离。

仙翁富此知何用,年来半与贫穷共。

贫者不困病者痊,感恩欲报良无缘。

但愿花开复结实,仙翁一住三千年。

(0)

鹊桥仙·其二七夕

月斜香几,露寒瓜席,墙外何人私语。

隔花风递笑声来,却不似、故国儿女。

有情时节,无情院落,坐对凉阴几树。

卷帘独自数秋星,点点是、离愁来处。

(0)

惜秋华·其二媭砧课读图为王少鹤农部题

旧业青箱,诵先芬、幸托茕茕月姊。

珠树俊才,名成捣衣声里。

冰绡细写前尘,照灯影、柴门深闭。谁记。

有元龙、省识当时情事。宫锦艳柯里。

是寒砧叠就,香罗文绮。霜杵泪、痕悽红,尚沾掺指。

扁舟画省归来,胜清沔、相望天际。迎侍。

趁明年、一帆春水。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桓温 薛莹 虞羲 雍裕之 冯班 綦毋潜 周亮工 易祓 李贤 李文田 侯方域 蓝鼎元 江为 郑畋 赵昀 梁潜 刘方平 李兆洛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