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去无心任一瓢,意行聊复侣渔樵。
云迷远树昏残照,水压青天下小桥。
物我境空鸡已木,功名梦断鹿犹蕉。
插秧绿遍江南岸,又送年光入画桡。
老去无心任一瓢,意行聊复侣渔樵。
云迷远树昏残照,水压青天下小桥。
物我境空鸡已木,功名梦断鹿犹蕉。
插秧绿遍江南岸,又送年光入画桡。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行图景。诗人以“老去无心任一瓢”开篇,透露出一种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心境。接着,“意行聊复侣渔樵”则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仿佛在与渔夫樵子一同悠游于山水之间。
“云迷远树昏残照,水压青天下小桥”两句,运用了对比和动态的描绘手法,将远处的树木笼罩在云雾之中,夕阳的余晖显得格外昏暗,而近处的小桥则在碧绿的水面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这种景象既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物我境空鸡已木,功名梦断鹿犹蕉”则是对前文景象的进一步深化,通过“鸡已木”、“鹿犹蕉”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彻底放下,以及对自然界的深深向往。这里的“木”和“蕉”分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虚幻,进一步强化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态。
最后,“插秧绿遍江南岸,又送年光入画桡”两句,以江南的田园风光作为收尾,不仅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也寓意着时光的流转和生命的延续。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芗林近知名,怅望江干路。
无因从之游,梦魂几飞去。
侍郎天下士,器识廊庙具。
诗似王右丞,文如韩吏部。
勇退不待年,苍生思谢傅。
幽栖新卜筑,日涉已成趣。
人物在篮舆,风流称棕屦。
身閒鱼鸟近,心远烟霞聚。
净几展图书,疏帘约风露。
时倾清浊酒,唤客坐飞絮。
江鳞白可脍,野雀黄堪茹。
欢言忘宾主,脱帽方箕踞。
手挥玉麈尾,故自有佳处。
拄颊欲招隐,撚髯知得句。
快当走尺书,径拉王文度。
步步溪山转几重,五云深处敞琳宫。
峰峦秀拥神仙至,门径清无世俗风。
昼静棋声深院里,月明琴弄夜堂中。
丹成仙子无馀事,祇待蟠桃信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