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午暑未凉,竹阴访泉石。
泉源彻底清,石色半痕碧。
幽处鸟声流,闲中人意适。
风微一幅巾,林深转虚寂。
亭午暑未凉,竹阴访泉石。
泉源彻底清,石色半痕碧。
幽处鸟声流,闲中人意适。
风微一幅巾,林深转虚寂。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午后,诗人前往竹林探访清泉与岩石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宁静与和谐之美。
首句“亭午暑未凉”点明时间是正午,暑气未消,为后文营造出一种炎热而寻求清凉的氛围。接着,“竹阴访泉石”则引出了诗人的行动,他穿过竹林,寻找着清凉的源泉和岩石,以寻求避暑之所。
接下来的四句“泉源彻底清,石色半痕碧”,是对所见景物的直接描绘。泉水清澈见底,岩石在阳光下显现出半透明的碧绿之色,画面生动,色彩鲜明,给人以清凉感。
“幽处鸟声流,闲中人意适”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静谧与和谐。鸟鸣声在幽静之处回荡,仿佛在诉说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到心旷神怡,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满足。
最后,“风微一幅巾,林深转虚寂”则是对整个场景的总结。微风轻拂,诗人的头巾轻轻飘动,林间愈发显得空灵寂静。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上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在自然的怀抱中,心灵得到了极大的释放与安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夏日避暑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自然之美与心灵之静的和谐统一,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以及在自然中找到心灵慰藉的情感体验。